丁克本是一种家庭生活的时尚模式。Dink,“Doubleincomesnokids”的缩写,意为“有双份收入却没有孩子的家庭”;“丁宠”家庭是指把宠物当孩子养的丁克家庭。西方社会为宠物创了一个新名字“furkid”,从字面解释就是fur(皮毛)加上kid(孩子)。
在经历了几年甚至十几年的丁克生活之后,时尚夫妻们或迫于压力在不惑之年为人父母,或为了填补心理需求养个宠物代替儿女。由此,“白丁”和“丁宠”成为新一轮的生活时尚。
1.典型“白丁”:白白做了一场丁克梦
有9年婚龄的陈女士年近不惑,在身怀六甲时她一直担心自己可能是少有的高龄产妇。当走进北京妇产医院的病房时,她却发现,比自己还高龄的产妇大有人在。“在我同住的病房中,一共4个准妈妈,两个38岁,一位35岁,还有一个39岁。”尽管做高龄产妇完全违背了陈女士坚守了9年的丁克理念,但看着自己和丈夫越来越平淡的婚姻,看着一起工作的同学、同事个个都拉着蹦蹦跳跳的孩子,陈女士才意识到,拥有一个“小生命”对家庭来说有多么重要。
实际上,在各大医院中,像陈女士这样超过35岁的高龄产妇正逐年上升。她们中的不少人,正是来自于那些原本不准备要孩子的丁克家庭。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夫妇最终没有将丁克进行到底,还是走上了为人父母的传统道路。他们“白白地丁克了一回”,所以被戏称为“白丁”。
丁克生活在重压下结束
5年前,28岁的珊珊嫁给了相恋8年的男友严峰。珊珊是成长在大城市里的独生女,虽然家境并不十分宽裕,但是父母在她身上倾注了大量心血,从小让她学舞蹈、学美术。现在出落得美丽大方的珊珊虽然很感激父母为她做的一切,但是也深深地感受到为人父母的不易。“我不可能像爸妈为我付出那样为我的孩子付出,我要为自己活着。”
婚后的珊珊一直没有要孩子,开始的时候严峰很支持她。但是时间长了,迟迟不见孙子的严峰的父母可就不干了。他们无法理解儿子儿媳的“丁克”理论,时常以电话和登门造访的方式向这对“丁克”施加压力。婆婆还一度怀疑儿子儿媳是不是有什么生理疾病,非要拉着小两口去医院做检查,弄得婆媳关系很僵。
严峰开始动摇了,可珊珊并不想就此妥协。直到有一天晚上,珊珊回到家中,看到公公坐在沙发上,脸色苍白,急切询问之下,才知道原来婆婆被查出患了癌症。公公恳求她能够满足婆婆最后的心愿——在死之前看一眼孙子。听到这个噩耗,看着公公老泪纵横的脸,珊珊再也无法将拒绝的话说出口。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33岁的珊珊已经怀有6个月的身孕了。就这样,珊珊和严峰的丁克生活在非自愿的情况下结束了。
有预谋的“白丁”
艾佳是一家报社的编辑,24岁的时候就结婚了,这在她的同龄人中已经算“早婚”了。丈夫是政府机关公务员,比她大两岁。婚后10年,他们一直过着丁克生活,直到今年,34岁的艾佳才生下可爱的女儿。
与珊珊不同,艾佳认为女人一定要成为母亲才能拥有完整的人生。“我从来没有想成为‘丁克’,只是想在经济条件、自身生活能力等都比较具备和成熟的时候再要孩子。”1996年结婚时,艾佳和丈夫离开了沈阳老家,来到北京打拼。两人虽很快都找到了工作,但是收入都不高,每个月除了房租、饭费、交通费,几乎所剩无几。虽然夫妻二人偶尔也会闪过要孩子的念头,但是忙碌艰苦的生活马上让他们清醒了,“在那种情况下,我怎么可能要孩子呢。”艾佳无奈地说。两年前,他们的工作比较稳定了,也攒下了一些积蓄,在北京贷款买了套房子。有了这个家,艾佳才敢把生孩子提到日程上来。就这样,34岁的艾佳终于赶上了通往“白丁”一族的末班车:虽然胎儿因妊高症早产,但最终还是平平安安地生下了一个健康的女儿。
典型心态:焦虑总是多多
专家说,事实上,像珊珊、艾佳这样在35岁前后才生育孩子的“白丁”家庭要承受很大压力。
首先,他们在经济上会面临严峻的考验。还在孕期的珊珊显得非常焦虑,因为一直没想过会成为母亲,平时在花费上也就很肆意。“我以前几乎每个月都没有结余,唉,现在我不得不开始学着节省。”珊珊向记者罗列着孩子从出生到大学毕业前所需要的抚养、教育费用。这笔普通家庭最大数额的支出,对珊珊而言则不免更加沉重。
其次,“白丁”家庭中,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年龄距离较大,这种差异可能导致两代人之间代沟的进一步加剧。
2.典型丁宠:养只小狗当儿子
“养孩子还不如养一只狗。”杨淼半躺在沙发上,怀里抱着她的爱犬“美美”,一面抚弄着它的长毛发,一边说道。美美是一只刚刚5个月大的白色母松狮,两个月前,杨淼在狗市上一眼就相中了它,一番讨价还价后花20万元高价买了回来。“每天给她喂饭、洗澡、收拾窝,看着她一点点长大,我感受到了做母亲的乐趣。”杨淼脸上充满了幸福的感觉,俨然一副慈母的样子。
40岁的杨淼是一家外企的CEO,5年前和从事对外贸易的丈夫结婚。全身心扑在工作上的杨淼没有时间考虑生孩子,加上年龄也大了,她更是坚定了过丁克生活的决心,丈夫也很支持她。可是时间长了,夫妻俩闲暇时,看着没有太多生气的家,心中不免觉得凄凉。美美的到来使家里的气氛焕然一新。此后,二人的生活突然丰富起来,美美的温顺聪明还给他们带来了意外的惊喜,他们准备把美美送到狗学校接受专门训练。
“看到很多朋友因为孩子没有按照自己愿望成长或者误入歧途,看到有些孩子根本不感念父母的养育之恩,我觉得养孩子真是一个风险投资,万一投资失败,那种难过的感觉将是十分锥心的。”杨淼向记者坦言。
虽然现在的养狗人士每月为狗的花销不菲,少则一两百,多则上千,但是比起养孩子来,花费还是少很多。而且这些“丁宠”夫妻还认为狗比孩子清静多了,虽然有时也会叫两声,但是你只要做出制止的举动,它马上就会明白。
典型心态:亲爱的“猫妈”“狗爸”
“丁宠”家庭中有誓死不要孩子的“骨灰级丁克”,也有刚刚结婚,想享受一段二人世界的“暂时性丁克”。虽然情况不一样,但是他们中大多数最初只是把狗、猫等当宠物来养。但久而久之,他们与宠物往往会产生深厚的感情,宠物便成了家庭中的重要一员。他们把母爱和父爱倾注在宠物身上。“丁宠”家庭中,女主人们都会自称“狗妈”“猫妈”,男主人则就相应地成了“狗爸”“猫爸”。
随着狗儿、猫儿们的地位由“玩具”上升到“儿子”“女儿”,它们的待遇也随之飞升。但凡人类用的东西,宠物全得比照办理。比如,宠物SPA、宠物瘦身、宠物写真馆、宠物游泳池,甚至还有宠物保险、宠物生前契约或宠物分科医院。有些享用在人类这里也属于小众消费项目。
一旦拥有了富爸、富妈,宠物们也可以享受富裕生活。北京郊区一家狗学校,除了教授坐立、姿态等基本动作外,还有扑咬、看守、鉴别等技能课程培训,学时135天,学费却高达8100元。用心良苦的“狗爸”“狗妈”们不仅在“教育”上进行大手笔的投资,而且还把“狗孩子”带进自己的社会关系圈。杨淼对外宣布,美美就是她的女儿,爸妈来,她会介绍说“美美,这是你姥姥、姥爷”;弟弟来,她就说:“美美,这是你舅舅”。
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员潘允康说:“其实养宠物就是想找个伴,陪自己玩,调剂一下生活,他们也从中体会到了一些为人父母的乐趣。”
本文标题:婆婆最后的心愿——看到孙子
地址:http://www.08765.net/yunyu/yunqi/jpsj/629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