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掏耳
当宝宝叫嚷耳朵痒时,有些父母会信手取来发夹、短木棒.毛线针等物,甚至直接用纤长的手指甲,在宝宝的耳朵里盲目掏挖。这时,只要稍有疏忽或不慎被他人碰撞,极容易戳破宝宝耳道深处的薄薄的鼓膜,造成鼓膜破裂、穿孔,不仅引起耳痛、出血,而且还使外耳与中耳腔直接相通.细菌也就乘虚而入.引起感染,要知道鼓膜参与声音传导.若鼓膜穿孔会直接影响儿童听力。
(2)中耳炎
由于耳咽管解剖结构上的特点,宝宝在伤风感冒、以平仰位置吸吮乳汁或恶心、呕吐时,常常会引起中耳腔的细菌感染,发生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当中耳腔内脓液不断增多时,宝宝会因耳痛加剧而大哭,中耳腔内脓液增多的压力也会引起鼓膜穿孔、破裂。如果不及时就医或治疗不彻底,会造成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如鼓膜不断遭到破坏,穿孔越来越大,对听力的影响将日趋严重。
(3)药物中毒
宝宝患伤风感冒、头痛发热时,如医生盲目给宝宝注射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耳毒性药物,会导致少数过敏体质的宝宝内耳听觉器官中毒,听力明显下降,甚至耳聋。如果病情发生在宝宝学说话之前,宝宝就可能变成聋哑人。因而,应尽量避免使用这些耳毒性药物。
(4)外伤
耳外伤原因包括:宝宝淘气时,有些父母盛怒之下,不分清红皂白给宝宝几个巴掌;喜庆佳节,燃放的鞭炮突然在宝宝耳边爆炸,巨大气浪直冲耳道内鼓膜;游泳时,宝宝一侧耳朵先撞击水面;以上外伤都会造成鼓膜破裂、穿孔,直接造成听力减退。
(5)噪音
有些宝宝在收看电视或收听音乐时,往往喜欢把音量开得很大:有的宝宝还喜欢听立体声音乐,戴上耳机一听就是几个小时,无论在行走或做功课时都不愿取下。殊不知.长时间接触高分贝的噪音,会对内耳听觉器官的神经末梢造成不良刺激,对听力的损害也很大。
(6)耳周病变
耳朵周围邻近器官的病变,有时也会涉及到中耳腔,从而引起听力减退,如鼻炎、副鼻窦炎、扁桃体炎。
本文标题:伤害宝宝听力的“祸首”——掏耳
地址:http://www.08765.net/yunyu/yinger/rwfq/90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