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越来越被人们重视,而相继出现的毒奶粉、毒豆芽、毒黄瓜等事件,让人们对食品安全失去信心,而台湾塑化剂风波,又给人们当头一棒,宝宝们吃的用的难免会受感染,家长们该怎么判定宝宝有没有接触到塑化剂呢?
塑化剂的危害
塑化剂是一种环境荷尔蒙,对人体毒性虽不明确,但它广泛分布于各种食物内,其毒性远高于三聚氰胺,在体内必须停留一段时间才会排出,长期下来恐怕会造成免疫力及生殖力下降。塑化剂DEHP的作用类似于人工荷尔蒙,会危害男性生殖能力并促使女性性早熟,长期大量摄取会导致肝癌。由于幼儿正处于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发育期,塑化剂对幼儿带来的潜在危害会更大。
1、可能会造成小孩性别错乱,包括生殖器变短小、性征不明显。
2、目前虽无法证实对人类是否致癌,但对动物会产生致癌反应。
3、邻苯二甲酸酯可能影响胎儿和婴幼儿体内荷尔蒙分泌,引发激素失调,有可能导致儿童性早熟。
判断宝宝接触塑化剂3症状
下面通过3大症状让你判断宝宝是否已经接触到了塑化剂!
男童阴茎小如“田螺”得看病
在百姓眼中,塑化剂似乎已成“无处不在”之势,有研究称,儿童比成人更易受到塑化剂的伤害。又有研究说,孕妇血液中的DEHP浓度越高,产下的男婴有越高的风险发生阴茎变细、肛门与生殖器距离变短、睾丸下降不全等症状。这让不少父母暗暗担心,孩子的健康是否已经受到损坏了?
那么,孩子有哪些健康信号,家长需要特别警惕呢?“孩子出现性早熟、性发育不全,是否就是由塑化剂引起的,这很难判断。也不存在专项的检查手段,表明性发育异常就是由塑化剂引起的。”儿科内分泌专家梁立阳说。因此,家长能做的是及早发现孩子的身体异常,快快求医治疗;以及在孩子的食物、玩具、接触的塑料制品上把好关,并且注意正确的使用方法。
男童:留意细小阴茎
塑化剂对男童的主要影响是男性性功能发育障碍,如外生殖器畸形、尿道下裂、睾丸小、阴茎短小、发育迟缓等。梁立阳说,这个问题在孩子在6个月内大,以及青春期的时候较容易被发现。“新生BB如果阴茎很细小,像个小田螺,明显跟同龄孩子有差异,这就是个异常的信号。临床的检验标准就是6个月月龄大儿童的阴茎小于2厘米。”但是,不少家长、缺乏经验的医师以为这是正常现象,以为孩子长大了就会长好,造成了误诊;另外一个容易被发现的阶段是男孩的青春期 (约为10~20岁),迟迟未见孩子有发育迹象,这也是值得关注的。
女童:留意乳房发育
塑化剂对女童可能造成的主要影响是性早熟。梁立阳提醒道,如果女孩不到8岁就出现乳房、阴毛、腋毛等性发育症状,需及时看病处理。其中,乳房发育是早期较为明显的症状,家长比较好察觉。此外,女童提早出现男性性发育特征,如阴部有毛、声音变粗、喉结突出也是性早熟的表现之一。
性早熟很复杂,分类、症状、病因分类都极多,有些为“假性”有些为“真性”。家长可不能存有“观察看看”的心态,能做的要快快带孩子就医,找专业的儿科内分泌专科,对症治疗。
如果宝宝有这些症状,做家长的可就得留心了!
童装行业警惕塑化剂
对塑化剂危害的认识使得人们开始关注儿童服装的塑化剂问题。近日,儿童及婴幼儿服装产品质量分析会披露,新国标《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正在报批过程中,其中新增要求检测6种增塑剂(塑化剂),同时要求禁用5种阻燃剂。
本文标题:判断宝宝接触塑化剂3症状
地址:http://www.08765.net/yunyu/yinger/rwfq/77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