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个月后的宝宝特别容易生病,因为来自妈妈体内的免疫球蛋白浓度开始慢慢下降,而自身免疫功能尚未完善,与外界接触的机会却比以往增多。一到医院诊治,口服药、肌肉注射等药物接踵而来,不少宝宝打针后还会出现硬块。这个硬块位于皮下深处,不易活动,触之不痛,弹丸大小,可以慢慢吸收,但可能会留下小硬结。
肌注硬结成因。血管破裂,身体各个部位都布满了血管,注射针扎入体内,难免会碰 到血管引起出血,深部血液逐渐吸收、机化,形成小小硬块。药物刺激。有些药物注入体内,不能被及时吸收而滞留在局部,对局部产生化学性刺激,引起组织增生而出现肿块。
注入不易吸收的药物油剂比水剂药物更难吸收,因而更易形成硬结,如维生素D,注射液、油剂青霉素等油剂药物,如果注射深度不够时容易形成肿块。注射部位不正确,会发生硬结。肌肉注射时应该选择肌肉丰富的部位,便于吸收。如果药物注射在皮下组织,药物很难吸收入血液,局部药液很容易形成硬结。
化解硬结困扰有妙招吗?
热敷法。将毛巾或纱布叠成方块,浸入60C左右的热水中,取出拧干后覆盖在硬结部位,温度散发后予以更换,1天2次,每次半小时,持续7-10天。也可用热水袋持续热敷(外包大毛巾,防止烫伤)。
爱心叮咛:此法对于消除肌注硬结有很好效果,但要把握好热敷时机。宝宝臀部肌肉不发达,药液在短时间内难以完全吸收,如果在打针刚刚完毕就进行热敷,这样不但不能促进药物吸收,还有诱发针眼感染的危险,因为针眼要在l小时后才慢慢闭合。故务必记住,宝宝打针后须待2小时后再实施热敷。如果硬结形成已久,热敷是毫无用处的,所以只有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土豆包敷法。选择新鲜土豆,洗净后切成1.5—2厘米的薄片,覆盖于硬结处,持续30- 60分钟,每天敷4—5次。如果面积较大且症状较重,可用土豆泥贴敷法,即将鲜土豆磨成泥,用纱布包裹好,敷于患处,形状及大小要根据肿块的大小而定。
爱心叮咛:为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可先将土豆片用热水加温1-2分钟,时间不可过长。
怎样进行肌注预防?
1.正确选择注射部位。进针的部位宜选择宝宝臀部外上1/4处,这个部位肌肉丰富,没有大的血管和神经经过,是比较安全的注射部位。
2.注射完毕后只能用手指压迫棉球止血,不能揉!注射时难免会伤及小血管,只能通过压迫血管才能止血,有些人喜欢用手指按住棉球不停地揉动,这可能会有安慰、止痛的效果,却达不到压迫止血的目的。
3.油剂类药物注射部位要深,能不用时尽量不用。
4.注射药量太多时可分两侧注射,不要怕宝宝痛,小剂量更加容易吸收,不易形成硬结,可以为宝宝减去更多的痛苦。
5.两侧臀部交替注射,同一部位不能反复注射。爱心叮咛:宝宝生病了应尽量通过口服药物来治疗。虽说打针来得快,但很容易降低宝宝抵抗力,而且还可能出现硬结。
本文标题:如何祛除小屁股上的打针硬结?
地址:http://www.08765.net/yunyu/yinger/rwfq/77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