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宝宝用药要明确诊断
根据病情选药,尤其要考虑到宝宝的用药特点及剂量。如小儿支气管哮喘可以应用麻黄碱(麻黄素)、肾上腺素类药物解除哮喘,但同时患心脏病的宝宝就不能用,因为这类药物可使心跳明显加快,对心脏不利。
又如宝宝感冒时,尽管速效感冒胶囊疗效快、服用方便,但婴幼儿神经系统、肝脏发育尚不完善,用了速效感冒胶囊易弓1起惊厥、血小板减少或肝损害。
因此在选用药物时既要考虑疾病的需要,又要考虑药物对宝宝身体的不利因素。
2.宝宝用药时要有明确的适应征
根据药物的特点,结合患儿的具体情况,选用安全、有效、可靠、价廉、易得的药物。不能用疗效不确切的药物,不要轻信广告药品,不要图新药、图贵药,因为新药的不良反应往往需要长期深入细致的临床调查研究,尽管新药上市前都做了对胎儿的影响、致癌、致畸、依赖性、抗原性的研究,但由于时间的局限,还远不够。
3.要掌握影响药物的因素
如药物剂型;给药途径(口服还是注射) ;药物联用的相互影响;宝宝年龄、性别、营养状况及精神状态等。排除各种可能出现的干扰,以期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4.避免滥用某些滋补品和维生素类药品
家长的动机是为宝宝好.如病愈后让宝宝补补虚。有的人甚至和邻居攀比给宝宝进补,因而滥用如人参、人参蜂王浆、冬虫夏草、维生素A等。殊不知,这早一支、晚一支的补剂把宝宝推向了病态,如人参蜂王浆之类制剂是公认的激素药,这些补品制造出了性早熟,并已成为儿科的新疾病, 目前医学界对此束手无策,深感棘手。维生素A服多了,可影响骨骼的发育,使软骨细胞造成不可逆的损害,骨骼只长短不长长。
5.用药时,要严密观察宝宝的病情变化及治疗中的药物反应
因为宝宝具有病情变化快的特点,要随时决定继续用药或调整用药或调整剂量,使用药更趋合理,争取早曰痊愈,减少或避免药源性疾病的发生。同时要注意增强宝宝身体抵抗力,给予必要的加强体质的治疗,并给予良好的护理,使疾病彻底痊愈。
6.要及时向医生诉说用药情况、药物不良反应
家长对自己的宝宝最了解,用药前应向医生反映以下情况:
来诊前是否已自行用药。如已用,则须告之药名、剂量、服用次数及服药后的情况等。
药物过敏史。凡有药物过敏既往史者,再次发生过敏反应的概率就很高。
变态反应性疾病史。如果宝宝有哮喘、荨麻疹等变态反应性疾病史,药物不良反应往往较常见。
肝肾疾病史。提供这类病史可让医生避免或慎重使用对肝肾有影响的药物。
遗传因素。如糖原贮积症有遗传性。该类患者服用解热止痛、磺胺、奎宁类药物及吃蚕豆等,均可引起急性溶血。
7.宝宝用药要正确掌握用药剂量
应根据宝宝的体重或年龄来计算用药剂量。不要自作主张地增加用药次数和剂量,更不要一天上医院数次或换几家医院,迫使医生不断更换药物。
本文标题:宝宝用药注意事项
地址:http://www.08765.net/yunyu/yinger/rwfq/77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