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育之家_孕育妈妈最喜爱的网站
按历程查看->
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中国妈妈网 > 新生儿 > 婴儿护理 > 正文
怎样正确补充维生素C?
2013-02-02 09:13:43 来源:www.yunyuhome.com

        坏血病多见于婴幼儿,常见上肢或下肢肿胀,疼痛显著。局部温度略有增加,但不发红。晚期时患肢保持一定位置,如两腿外展、小腿内弯如蛙状。不愿移动,小儿见人走近,便发生恐惧而哭泣。在肋骨与肋软骨交接处,尖锐地突出,形成坏血病串珠。伴有全身任何部位可出现大小不等和程度不同的出血点及瘀斑、齿龈出血、眼眶下出血、鼻衄、尿血等。四肢骨X线片有特殊的征象,有诊断意义。

        坏血病是食物中缺乏维生素C,即抗坏血酸的结果。我国北方冬季新鲜水果及蔬菜缺乏,尤其在牧区。冬末春初小儿维生素C的营养多处于边缘性缺乏状态,尤其是人工喂养儿,忽视补充维生素 C者。因牛奶的维生素C含量一般只有人乳的1/4,牛奶经过贮存、稀释或消毒灭菌等过程后,所存无几。

 

        因此,用牛奶、羊奶、奶粉、奶糕、面糊等喂养的婴儿,如不按时补充维生素C、水果或蔬菜,极易发生坏血病。一般母乳喂哺的婴儿,不会缺乏维生素C,因为母亲多食鲜菜及水果,母乳含维生素C4~7毫克/100毫升。婴幼儿每日维生素C供给量为30~40毫克。

        在生长发育的活跃阶段,体内组织的维生素C含量锐减。特别是早产儿由于生长发育较快,需要量比正常婴儿大,应予更多的补充。患急性和慢性腹泻、痢疾、肺炎、结核等都需要较多维生素C。牧区的小儿应特别注意维生素C的补充。

        婴幼儿维生素C供给量,标准为每日30~40毫克。经常吃些新鲜蔬菜、水果,其维生素C含量较高,如酸枣、红果等酸性果类含量更丰富。生豆芽作为蔬菜淡季供应维生素C的一种方法。维生素C易破坏,如碱性环境,微量铜存在,蔬菜被剁、切、挤压、撕损后释放抗坏血酸氧化酶,加热煮沸时间过长,制好的食品及菜肴放置过久。

        长期应用大剂量维生素C是有害的,停用后可致坏血病。母孕期每日服用大量维生素C,可致所生婴儿患坏血病。

        癞皮病指皮肤粗糙之意,癞皮病的典型症状有腹泻、皮炎和痴呆。腹泻是本病的典型症状,大便呈水样或糊状,量多有恶臭,尤其多见于婴幼儿。有的患儿有口角炎、舌炎,甚至出现小的口腔溃疡。

        皮肤损害可由红斑开始,很像日晒斑,有烧灼和瘙痒感,随之可有水泡形成或脱皮。皮肤红斑可变成肮脏棕黄色,然后变得粗糙并有鳞屑。典型的皮肤表现呈对称性,多发生在手背、面部、颈部、肘、膝、足等容易暴露部位。与周围健康皮肤有鲜明的界线,很像一副手套。婴幼儿皮损好发在臀部与尿布接触处。

        神经症状有烦躁、睡眠不安、昏睡等。神经症状不一定与皮肤症状同时存在。对患重症癞皮病的婴幼儿,尤其是严重腹泻的患儿,应迅速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同时服用尼克酰胺,直至急性症状消失,恢复正常饮食为止,治疗膳食应以高热量、高蛋白质为宜,少量多餐,治疗中应补充B族维生素。

本文标题:怎样正确补充维生素C?

地址:http://www.08765.net/yunyu/yinger/huli/88064.html

联系编辑: 雯雯    邮箱: wszsl321@126.com    QQ: 84029846   客服   友链: 84029846   友情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