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症是儿童因某种疾病而引起的体内水分和盐分流失的一种症状,是一种危急病症,如不及时救治,容易引起死亡,家长应及时将病孩送往医院治疗。
总是叫人脱口而出的“脱水症” “不会变成脱水症吧?”常有发烧不退,又没食欲的孩子的妈妈会这么问。真不禁让人感叹脱水症的名词竟然如此普遍。父母要了解一些小孩子容易发生的脱水症相关知识。
水占了人体的大部分 我们体内最多的物质是水分。成人的男性约占体重的60%,女性则因比男性多了些脂肪,约有50%~55%。这些水分可区分为细胞内、外两种。尚在腹中的胎儿或刚出生的婴儿体内,水分则占有体重的80%。
我们没有水就无法存活下去。每天都需要大量的水分,也就是说除了眼睛所看到的水以外,还有食物中所含的水分,随着食物在体内燃烧时所产生的那些为数不多的水分,全在体内进进又出出的。
每1000克的体重一天所需要的水分摄取量,大人也不过只有40毫升左右,婴儿却需要近4倍的150毫升。从幼儿园或学校刚回来的孩子们最需要喝水。就因为如此大量的水分进出,一遇有痢疾、呕吐,再加上缺乏食欲而水分无法摄取时,便容易并发脱水症了。
体内的水分 我们体内的水(体液)中溶有各式各样的盐分(亦称电解质),其中最多的当属钠和氯。另外,还有少量的钾和钙。
溶于水中的物质颗粒被膜(半透膜)所分隔,两种浓度不同的水溶液一接触,水便会从低浓度往高浓度的一方移动。这时称浓度高的水溶液渗透压较高。溶解的物质颗粒数目相同时,渗透压也会是相同的,体液的渗透压和0.9u/o的食盐水(生理食盐水)几乎是一样的。
盐分会随着水分一起流失 就因为体液中含有如此多的盐分,所以脱水症可说是“体内水分和盐分流失的一种症状”。在我们的体内,有一种将体液的量和组成保持一定的功能,若是超越了这种功能的界限而使水分和盐分流失,便会破坏体内许多功能的效用,于是便出现所谓的脱水病症了。
临床表现 由于上述各种原因使人的体液损失,如果损失量不大,人体可以通过代偿功能补偿,不出现临床症状。当儿童体液损失量超过体重的5%时,即出现临床症状。如果儿童体液损失相当体重的15%以上,就可能发生死亡。脱水主要表现为口渴、少尿或无尿、精神萎靡或易激怒、睡时眼闭不拢、口唇黏膜干燥、舌干燥、眼窝和囟门下陷、四肢发凉、皮肤弹性差。
皮肤弹性的检查方法是用拇指和食指与身体纵轴平行捏起腹部或大腿内侧皮肤,然后松开,看皮肤展平的时间。严重的脱水可出现神志不清、口唇和四肢末端发紫、脉搏细弱等。
由于脱水时循环血量不足,尿少或无尿,体内代谢产生的废物不能及时排出,从而导致人体代谢发生紊乱,称为酸中毒。酸中毒的主要表现是患儿呼吸深长,口唇樱桃红色。脱水时检查血钠、钾、氯等电解质可能有异常;酸中毒时,可查出血二氧化碳结合力降低。
防 治 脱水是一种危急症状,如果不及时救治容易引起死亡。目前我国大多数医疗单位对于纠正脱水补液治疗均具有一定水平,只要能把脱水患儿及时送至医院,一般均能救治成功。可见,及时发现脱水是极为重要的。如果不能及时发现脱水症状,直到脱水已超过能救治的限度,那时医生们再努力也很难救活患儿。因此,家长应该了解脱水的表现,无论哪种疾病,只要发生了脱水症状,就应该毫不迟疑地将患儿及时送往具有输液条件的医疗单位。
腹泻是儿童脱水的主要原因,对于腹泻引起的轻、中度脱水,可以采用口服补液的方法治疗。这种疗法世界卫生组织已在全世界应用数百万人次,取得极大成功,我国经过临床研究之后,也早已在全国推广,对农村、山区和边远地区具有更大的价值。
口服补液疗法应用的口服补盐液可以自己配制:用氯化钠(纯净食盐)3.5克、碳酸氯钠(小苏打)2.5克、氯化钾1.5克加葡萄糖粉20克,同时用饮用的温开水(40℃左右)1升(即1000克或1000毫升)溶化。现在已有现成制品出售,按说明液量配制(注意有小包装,每包用500毫升水溶化)。轻度脱水每千克体重补液50~ 80毫升,中度脱水每千克体重80。100毫升,总量在4~6小时之内饮入。用时不加糖。需少量多次饮入,否则易因呕吐而喂不进去。
可以每2。3分钟喂入卜2小匙。如1岁婴儿,约10千克,发生轻度脱水,可以用600毫升口服补盐液(即每千克体重60毫升),分成少量多次,在4~6小时喂人。脱水纠正之后,如果继续腹泻,继续失水,可以再次发生脱水。为了防止再次发生脱水,可以根据大便含水估计量,用同等数量口服补盐液分次喂人。当然,轻、中度脱水也可以用静脉输液治疗,而重度脱水则应一律采用静脉输液治疗。
本文标题:孩子脱水怎么办?
地址:http://www.08765.net/yunyu/yinger/huli/88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