躲避雷电意外
据中国国际防雷论坛透露,中国每年因雷击造成的人员伤亡达3000人至4000人。雷电灾害已被联合国列为“最严重的十种自然灾害之一”,被中国相关权威部门称作“电子时代的一大公害”。雷击除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外,还导致火灾、爆炸、信息系统瘫痪等事故的发生,从卫星、通信、导航、计算机网络到每个家庭的家用电器都会受到雷电灾害的严重威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城市高层建筑物和智能大厦的日益增多,现代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各行各业的普遍使用,对防雷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雷电灾害的危害程度和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大。
如何防范可能出现的灾害性天气,也是妈妈要掌握的内容,因为意外更多在这个时候发生。6岁前的宝宝基本还在妈妈的“翅膀”呵护下,妈妈就像花母鸡,宝宝就像小鸡雏。“花母鸡”有的有经验,有的没经验。作为有经验的“花母鸡”的宝宝,遇到突然到来的灾害时,安全的几率就会更高。
雷电意外之预防第一
1.如果妈妈带着宝宝在室内,那么要关好门窗,防止球形雷窜入室内(小时候听奶奶讲过下雨天“大火球”进屋的片段,当时只当是鬼故事,现在才知道不是)。拔掉或关闭电视天线,关掉电视(也有专家建议最好把能关的电器都关上)。如果雷电确实很大的话,尽量不要靠近门窗及室内金属设备(如暖气片、自来水管、下水管)。不要靠近潮湿的墙壁。不要在阳台上观望。如果正在洗澡,要尽快结束并擦干身体。
2.如果妈妈正带着宝宝在室外,则不要在室外打电话,不要在路上行走,不要用金属杆的雨伞。远离各种天线、电线杆、高大树木(尤其是孤立的树木)、高塔式建筑。避开有金属管道的地方。如不能立即回家,则要尽快进入附近的大型商场、超市或其他室内场所避雷。如果上述地点均不能到达的话,也可暂时在车里避上一避。汽车有着金属外壳,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发生人体的雷电意外,但要注意打雷时不要将头手伸出车外。不要在没有避雷设施的车库、车棚、岗亭等处避雷。
3.妈妈应和宝宝一起学习躲避雷电的安全体位。即选择低洼处,双脚并拢蹲下,双臂抱膝,尽量低下头,不要用手触地面,并取下身上的金属饰物,如项链、发卡等。
雷击意外的紧急处理
1.拨打急救电话,同时迅速把宝宝转移到附近安全的避雨避雷处休息。
2.检查被击中宝宝的呼吸和脉搏。注意遭受雷击后,可能出现“假死”状态,此时应采取“口对口”人工呼吸和心脏按摩等。
3.可用干净的布料对雷电击伤创面进行初步包扎,以减少污染。如有骨折,可用树枝、木板、布条等固定骨折部位,以减少继发性损伤。有呕吐的可使宝宝头部转向一侧,千万不要用物堵塞。
4.如果宝宝遭受雷击后引起衣服着火,应马上让宝宝躺下,并往宝宝身上泼水,或者用厚外衣、毯子等把宝宝裹住,以扑灭火焰。
延伸阅读 雷电的发生
雷电是一种壮观而又可能给人类带来灾害的自然现象。雷电一般产生于对流发展旺盛的积雨云中,因此常伴有强烈的阵风和暴雨。积雨云顶部一般较高,可达20公里,云的上部常有冰晶。冰晶的凇附、水滴的破碎以及空气对流等过程,使云中产生电荷。云中电荷的分布较复杂,云的上、下部之间形成一个电位差。当电位差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产生放电,即“闪电现象”。闪电的最大电流可达30万安培。闪电的电压最高可达10亿伏特。放电过程中,由于闪道中温度骤增,使空气体积急剧膨胀,从而产生冲击波,导致强烈的雷鸣。带有电荷的雷云与地面的突起物接近时,它们之间就发生激烈的放电。在雷电放电地点会出现强烈的闪光和爆炸的轰鸣声。
本文标题:妈妈应和宝宝一起学习躲避雷电
地址:http://www.08765.net/yunyu/yinger/huli/87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