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宝宝喝醉
有时间、有心情、有财力的时候,许多人开始注重生活品质,所以,酒正在越来越深入地走进更多人的生活。酒不再被看成是只有“酒鬼”家里才有的生活必需品,小夫妻周末小酌一杯是常有的事儿。有了宝宝不再适合去酒吧,所以,家中就会有几瓶藏酒。3岁以后的宝宝模仿力、行动力都很强,父母做的事通常是宝宝最想模仿的。所以,在父母不在家的时候,就有可能发生小宝宝“偷喝小酒”的事情哦。
鉴于学龄前儿童自身生长发育及各脏器成熟度的特点,是不宜摄入含酒精的饮料的。一般来说,啤酒含酒精3%~5%,黄酒含酒精16%—20%,果酒含酒精16%—28%,葡萄酒含酒精18%~23010,白酒含酒精400/0—65%,低度白酒也含酒精24%一38%。饮酒后,乙醇在消化道中被吸收入血,血中的乙醇由肝脏来解毒,所以,过量饮酒会伤肝,儿童的肝功能尚未成熟,所以,还不宜饮酒。幼儿摄入含酒精的饮料,甚至可能由于酒精对心、肺、脑功能的影响,以及误吸等情况,发生致命的后果。
宝宝醉酒之典型案例
据报道,一位5岁孩子的父亲“嗜酒如命”,每日三餐都是手不离酒杯。某日一早,父亲吃完早饭,随手就把还没喝完的半瓶白酒放进柜子,之后把只有5岁的儿子独自锁在家里。中午,男童的母亲回家后,看到儿子躺在地上,嘴吐白沫,身边还有一个空酒瓶和大片的呕吐物。任凭怎么呼喊,儿子就是昏迷不醒。妈妈随即将宝宝送到了医院。医生诊断男童为深度酒精中毒,立即实施了洗胃、输液、打醒酒针,折腾一场下来,父母花钱,宝宝遭罪。
宝宝醉酒之预防第一
1.父母是宝宝最想模仿的人,父母应避免经常大量饮酒,也应向宝宝宣传饮酒的害处,禁止宝宝饮酒,并向其有理有据地解释为什么像他这样小的宝宝还不能喝酒。
2.无论任何场合、任何人(包括身份特殊的长辈),都不应诱使宝宝喝酒。
3.由于酒精还可以经皮肤吸收,因此,如果宝宝发烧,在给婴儿做酒精擦浴降温时,要避免酒精用量过多、过浓,以防中毒。
4.妥善保管好家中自酿的可能含酒精的食品,如醪糟坯、醉枣、醉蟹、醉虾、醉钉螺……曾有过这样的报道:一位6岁男童,独自在家时偷吃了自家冰箱里的一缸子(约1斤)“醪糟坯”,结果酒力不支,一头倒地,昏了过去。好在妈妈发现及时,经抢救并无大碍,医生诊断为酒精中毒。
特别提示
酒精致死的原因是高浓度的乙醇摄入导致了呼吸中枢和控制心跳的神经中枢的暂时性麻醉,机体因为无法摄入氧气,或者氧气不能送达全身,从而导致死亡。
宝宝醉酒之紧急处理
轻度醉酒的宝宝可让其侧卧,注意避免呕吐物阻塞呼吸道,防止吸人性肺炎。注意保暖,并给予果汁、绿豆汤,或西瓜、橘子之类的水果来解酒。
无需治疗,兴奋躁动者必要时加以约束。步履不稳者避免活动,以免发生外伤。
观察呼吸和脉搏的情况,如无特别,一觉醒来多半就没事了。
如果卧床休息后,还有脉搏加快、呼吸减慢、皮肤湿冷、烦躁的现象,则应马上送医院救治。
对重度醉酒宝宝的处理方法
1.应迅速用手指或压舌板等刺激咽部催吐,以减少胃内酒精的吸收。
2.维持气道通畅。注意血压、脉搏。
3.及时就医。医生一般采用1%的碳酸氢钠或清水洗胃。对合并有低血糖、呼吸深度抑制或脑水肿的患儿,及时补充高糖、镇静止惊、降颅压等对症治疗,可减轻脑损害。
4.应用中枢神经系统兴奋药,如盐酸钠洛酮,促使患儿苏醒,改善大脑皮质氧供应。
5.血液透析疗法。对重度中毒的患儿可试用。
注:方法3~5均应在医院内进行。
特别提示
酒精擦浴降温也可引起婴儿酒精中毒,此时,父母应尽快用清水清洗皮肤,去除残留酒精。
延伸阅读 酒精中毒ABC
酒精为亲神经物质,对中枢神经有抑制作用。饮酒后有松弛、温暖的感觉,可以消除紧张、解乏和减轻不适感或疼痛。一次大量饮酒可产生醉酒状态,是常见的急性酒精中毒。长期大量饮酒可导致大脑皮质、小脑、脑桥和胼胝体变性,肝脏、心脏、内分泌腺损害,营养不良,酶和维生素缺乏等。
酒精中毒的表现可分为兴奋期、共济失调期、昏睡期。兴奋期时眼部充血,面色潮红或苍白,自觉眩晕,有欣快感,易激动,啼笑无常。有时行动天真,有时粗鲁无礼或言语过多,滔滔不绝。兴奋过后,表现为神志混乱、语无伦次、咬字不清等。同时动作笨拙,身体不能保持平衡,步态蹒跚。如果饮入酒量继续增多,则转入沉睡,常伴有呼吸缓慢,鼾声大作,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心跳加快,血压及体温下降或有呕吐,以及大小便失禁。
本文标题:小宝宝“偷喝小酒”的事情
地址:http://www.08765.net/yunyu/yinger/huli/87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