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育之家_孕育妈妈最喜爱的网站
按历程查看->
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中国妈妈网 > 新生儿 > 婴儿护理 > 正文
幼儿为何吝啬和家人说话
2013-02-02 08:46:30 来源:www.yunyuhome.com

        时光如梭,一转眼,孩子已3岁了。至今还记得8个月大的儿子口齿清晰地喊出“爸爸,爸爸”时给我们带来的兴奋感、1岁响亮地发出“妈妈抱”时带给我们的快乐感和这以后三字、五字、成句顺利地脱口而出时让我们感到的欣慰感。

    幼儿在说话时有一些小问题,令一些家长很疑惑。    儿子每天从托儿所回来,我们常常会问他:“在托儿所玩什么游戏了?”他每次的回答都一成不变——“车子”。    “今天中午吃什么好东西啦?”他却又总回答“我忘记了。”    本来想多和他沟通一下,多了解一些他在托儿所的生活情况,无奈他那“吝啬”的回答总让我们知之甚少。再看看旁边的小女孩,正亲密地边走边对她妈妈倾诉心曲:“今天我们喝了罗宋汤,味道好极了。今天我其他小朋友玩布娃娃了……”让人看得真羡慕,何时我的儿子也能如此滔滔不绝地对我介绍他的托儿所生活呢?不过,平日在家里,他和我们的话还真不少,“妈妈辛苦了”,“妈妈,乌龟到树上找吃的东西了”,“妈妈,我要吃饼干”……房间里总也安静不下来,到处回荡着我们的对话声。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差?如何才能让他“脱口秀”呢?    专家解读:    细心的父母能注意到孩子平时在家和从托儿所回家时在语言交流上的差异,是相当有意义的,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差异值得我们进一步关注。    因此,父母应该花点时间,了解孩子在托儿所里的状况,关注他们在托儿所里的精神世界。比如:他在托儿所里开心吗?师生关系如何?在同伴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他最喜欢托儿所里的什么、最不喜欢托儿所里的什么?……    父母通常是通过提问以引发成人与孩子之间的交流,但这绝不应该成为唯一的方式。对有些孩子而言,你什么都不用讲,或者仅仅是象征性地提个问题,他们就能喋喋不休地讲下去。可对另一些孩子,我们引发交流的方式需要更间接一些、更儿童化一些。比如:接送孩子时,我们可以先做一些细致的观察,了解、推测班级里曾经发生的事情,再直接跟孩子讨论交流这些问题,可能这样能更容易让他们“答话”。

本文标题:幼儿为何吝啬和家人说话

地址:http://www.08765.net/yunyu/yinger/huli/87647.html

联系编辑: 雯雯    邮箱: wszsl321@126.com    QQ: 84029846   客服   友链: 84029846   友情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