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是呼吸道和肺的活动,是人体内外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必要过程。正常人的呼吸节律均匀,深浅适宜。
1.使气道畅通病人在丧失意识后,往往舌根后坠,导致气道阻塞。立即将患者仰卧,安置在桌面、楼板、地面等坚硬平面上,采取适当的方法使其舌根离开咽后壁,保持气道通畅。
方法有两种:(1)仰头抬颈。病人去枕,救护者位于病人一侧,一只手置病人前额向后加压,另一手只托住颈部向上抬颈。(2)仰面举颏。救护者位于病人一侧,一只手置病人前额向后加压,另一只手四指置于下颏外的下颌骨上,将颏部上举,使下颌尖和耳垂的连线与地面垂直。注意勿压迫颌下软组织,以免压迫气道。举颏法适于疑有颈部受伤的患者,它不需伸长患者的颈部。
2.检查呼吸情况
在气道开放以后,需在10秒内判定患者有无呼吸,可通过三种方法来确定:
(1)观察患者胸腹是否有起伏。
(2)听口鼻是否有气流音。
(3)用面颊感觉口鼻有无气流
3.正常呼吸频率
成人每分钟呼吸15~20次。儿童20—50次/分,儿童的呼吸频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少,逐渐到成人的水平。呼吸次数与脉搏次数的比例为1:4。
4.呼吸频率的改变
(1)呼吸增快(>24次/分):正常人见于情绪激动、运动、进食、气温增高。异常者见于高热、肺炎、哮喘、心力衰竭、贫血等。
(2)呼吸减慢(<10次/分):见于颅内压增高,颅内肿瘤,麻醉剂、镇静剂使用过量,胸膜炎等。
5.依据情况采取急救措施
上述检查完成后,应注意识别无效呼吸、喘息及气道阻塞后呼吸。如果患者自主呼吸有效,将患者侧卧置于恢复体位,有助于保持气道通畅。如确定病人不能自主呼吸,应立即施行人工呼吸。具体方法见步骤三。
本文标题:如何检查伤患的呼吸情况
地址:http://www.08765.net/yunyu/yinger/huli/874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