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期脐部感染,尤其是脐部慢性感染—脐肉芽肿,在新生儿门诊较常见。出生7天脐带脱落后发病,生后10~15天就诊率较高,肉芽大小不等一般在2~7mm。患者一般情况良好,但脐窝处经常有少量脓性分泌物流出。因其经久不愈,给患儿及家长护理带来极大不便,为探讨其治疗的最佳方法,缩短治疗时间,提高门诊治愈率。现将我院新生儿门诊2001~2003年对210例新生儿脐部肉芽肿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10例中,男110例,女100例,年龄10~13天63例,14~21天121例,20~28天26例,治疗次数3~10次不等。农村60例,城市80例,郊区70例。肉芽肿<3mm58例,3~5mm109例,>5mm43例。
1.2 治疗方法 将患儿脐部暴露,检查脐带脱落情况。已脱落者,脐窝内可见少量脓性分泌物,用生理盐水或75%酒精清理后见脐窝底部有一樱红色肿物,约2~7mm,大小不等。另有部分患儿脐带虽已脱落,因没有及时清理仍然粘敷在脐窝处,需用生理盐水湿润后,清理干净即可见脐部肉芽。(1)对小肉芽肿,即3mm以下者,用5%硝酸银液烧灼5~10s,每日2次,连续2~3天即可治愈。(2)对较大肉芽肿,直径在3mm以上者,最好用止血钳钳夹使肉芽组织脱落。如不易脱落,可将止血钳夹紧肉芽后,左右轻轻移动,肉芽即可脱落。然后再用5%的硝酸银液烧灼,持续时间30s左右,每日2次,通常治疗3~5天即可。
如个别患儿肉芽肿较大或肉芽生长较快者,必须每天或隔天钳夹治疗,否则将延长治疗时间。由于肉芽组织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钳夹后极易出血,可应用干棉球压迫止血,必要时取少量云南白药敷于局部再用干棉球压迫,止血效果较好。
2 结果
2.1 治愈标准 脐窝内肉芽组织萎缩、脱落、干燥或有极少量分泌物,脐周无红肿、糜烂等。
2.2 治疗结果 210例肉芽肿患儿,全部在新生儿门诊治愈。治疗3~5次痊愈者78例,治疗6~8次痊愈者116例,治疗8~10次痊愈者16例。
本文标题:新生儿脐部感染的处理
地址:http://www.08765.net/yunyu/yinger/huli/86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