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育之家_孕育妈妈最喜爱的网站
按历程查看->
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中国妈妈网 > 新生儿 > 婴儿护理 > 正文
先天性梅毒新生儿的护理
2013-02-02 01:20:07 来源:www.yunyuhome.com

    先天性梅毒又称胎传梅毒,系血液传染性疾病,其危害性较后天梅毒大。临床表现多为早产儿,营养障碍、消瘦,皮肤粘膜松驰,貌似老人,特征性皮疹,梅毒性皮炎等,但大多数新生儿刚出生时症状和体征不明显,于2~3周后逐渐出现。          通过对5例先天性梅毒新生儿的护理经过分析,发现做好各项消毒隔离工作,保持患儿生命体征恒定,合理的喂养等措施可有效预防疾病的传播,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先天性梅毒是梅毒螺旋体经过胎盘进入胎血循环中所致的梅毒;或在分娩过程中胎儿通过接触早期梅毒母亲外生殖器的初疮而受感染,此为后天感染,极少见。受染新生儿病死率达25%—30%[1],如在宫内或生后经早期青霉素治疗者,预后良好,治疗过晚,病情严重者可发生死亡。我院于一九九七年六月至二零零二年六月共收治5例新生儿先天性梅毒患儿,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护理对策,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均为早产儿,出生体重1300克—1850克,胎龄29—32周,日龄1小时—26天,其中男3例,女2例,出生时即可见皮疹者4例,伴全身水肿者1例,另1例因来院时已26天,曾因新生儿黄疸20多天在外院治疗无好转而入院,无典型皮疹表现,仅在检查中发现。5例病人均有不同程度黄疸,肝脾肿大及肝损害2例,眼部感染2例,经利福平眼药水滴眼1 周后好转。5例病人均未发现中枢神经系统梅毒。经治疗后15天至32天出院。

           2. 护理措施

       2.1 严格消毒隔离、无菌操作制度,预防交叉感染。因患儿体质衰弱,易患呼吸系或消化系疾病,将患儿安置在隔离病房,与其他新生儿隔开,不接触各种传染源病。又因患儿的血液、皮屑、粘液等分泌物均具有传染性,所有用物均应专人专用,护士接触患儿前后均应彻底洗净双手,若手上皮肤有破损时戴橡胶手套加以保护。患儿所用衣物、被服需经消毒液浸泡后送洗衣房高温清洗。梅毒螺旋体对普通消毒剂如升汞,漂白粉均敏感,煮沸100OC时即可死亡,临床工作中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用。严格探视,非工作人员不得进入隔离室,家属探视时需穿戴隔离衣帽。患儿所用衣物、被服及家属所穿戴的隔离衣帽,我们采用0.2%健之素溶液浸泡后送洗衣房清洗;所用喂奶用具经0.2%健之素溶液浸泡后煮沸消毒,其余器械如听诊器、婴儿暖箱等用健之素溶液擦洗两遍,并用紫外线照射30分钟,效果良好。

        2.2注意保暖及喂养。5例患儿均为早产儿,生活能力低下,各系统形态及功能均未发育成熟,体温调节功能差,对外界适应能力弱,我们特别注意做好保暖工作。体温不升的患儿置于恒温箱内,箱温随患儿日龄、体重及体温情况而定。以维持患儿直肠温度在37—37.4OC为宜。待患儿体重达到2000克或以上,体温稳定后才出箱生活,出箱后仍要密切观察患儿体温及反应、神志、肢端肤温情况。对体温正常、肢端肤温凉者给予热水袋加强保暖,严格控制水温在50OC以下,以防烫伤。提倡母乳喂养,增强抗病能力。但不能让患儿吸吮其他母亲的乳头,因先天性梅毒患儿可传给健康的人乳供应者,使乳头发生硬下疳。应由患儿母亲哺乳,因为先天性梅毒患儿的母亲早已染上梅毒,已有免疫力,就不会发生这种现象。无母乳者采用早产儿配方奶粉喂养,补充多种维生素。对吸吮力差者给予鼻饲,以保证热量供给。5例病人有4例吸吮力差,需插胃管滴注奶液。具体方法为采用30—50毫升注射器,去除针头及针芯,制成简易滴奶器。滴奶时常规检查胃管,确定在胃内后接上注射器,以橡皮筋或绷带固定于患儿头部上方,距患儿嘴角或鼻尖20—30厘米高度,将奶液倒下注射器内,利用重力将奶液缓慢流入胃内,注射器高度可随喂奶量及患儿情况而随意调节,以15—30分钟滴完奶液为宜。不可过快,以防患儿胃部急剧扩张而发生呕吐。滴奶过程中应加强巡视病人,注意观察有无呕吐及胃管脱落现象,奶液滴注速度等情况,以防发生窒息。

 

 

 

本文标题:先天性梅毒新生儿的护理

地址:http://www.08765.net/yunyu/yinger/huli/85535.html

联系编辑: 雯雯    邮箱: wszsl321@126.com    QQ: 84029846   客服   友链: 84029846   友情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