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柔柔嫩嫩的新生宝宝,每一位妈妈都会感到无比的幸福,但是有些突发的状况却让惊慌感取代了幸福。尤其是对新手妈妈来说,因为是第一次遇到宝宝这样那样的问题,惊慌指数更是大幅提高。
若能在事前多阅读相关资讯,或许可让自己不会那么紧张!以下是宝宝在出生1个月内最容易出现的让妈妈紧张的5种状况,妈妈掌握了宝宝的情况以后,便可以轻松应对忙乱的产后新生活了。
1.宝宝出现黄疸
学会观察黄疸的程度
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时,应立即送医院,考虑新生儿溶血症。如治疗延误,可会造成严重后果,甚至导致死亡或核黄疸。
即使是出生后2~3天出现的黄疸,妈妈也应注意观察黄疸加重的程度。如黄疸持续超过1周(早产儿超过2周),或者黄疸不仅不减轻反而加重,应该立即宝宝去医院,以免发展为病理性黄疸。
对有黄疸的宝宝,应注意检查其脐部及皮肤有无化脓性感染。还要注意观察宝宝的一般情况,如食欲、精神反应、呼吸等,如有异常,应考虑感染引起的黄疸。
要注意大便的颜色,如果大便呈深黄色,提示血液中的红细胞被破坏过多;如果大便由黄白色渐呈黄色,常提示肝脏功能不正常;如大便呈灰白色或白陶土色,说明胆红素未随胆汁从胆道中流出,要考虑有先天性胆道闭锁的可能。
2.宝宝还要剪指甲
剪指甲小窍门
婴儿的指甲剪应该是钝头、前部呈弧形的小剪刀;剪指甲时一定要抓牢宝宝的手,避免因晃动而弄伤宝宝,可以在宝宝睡觉时进行;用拇指和食指握住宝宝的指甲,另一只手拿着剪刀从一边沿着指甲的自然弯曲转动,剪下指甲,不要剪得太深,以免伤到宝宝;摸摸指甲,不要有棱角或尖刺,以免宝宝抓伤自己;如果不慎伤了宝宝,要立刻用消毒纱布或棉球止血,涂抹点消炎药膏即可。
3 新生儿筛检出现阳性
当新手爸妈得知“宝宝的筛检结果出来了,……是阳性,需要回医院复查”,心中必然忐忑不安。新生儿筛检是维护宝宝健康的第一道防线,由于很多疾病的早期症状不明显,所以需要早期筛检,但是初检结果阳性,不一定就代表宝宝生病了,医生会经过复查,并且根据宝宝的情况下诊断,妈妈不必太过担心。
4 宝宝怎么又发烧
发热是宝宝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往往也是疾病的信号。正常宝宝的体温一天内有一定的波动,因为进食、活动等所致的代谢会影响宝宝的体温。新生儿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成熟,除了吃奶,身体的温度还易受环境温度变化的影响,有时外界温度一高,宝宝便可表现出发热。
如果宝宝的体温仅是升高,无其他异常表现,吃奶和精神状况都良好,可能是室内温度过高或衣着过多所致,这时只需要减少衣服或降低环境温度即可。如果宝宝发热的同时伴有不吃奶、精神差、面色灰暗等,则表明是疾病所致,需要到医院就诊。提醒妈妈们的是,新生宝宝发热时,一般不宜使用退热药,因为目前的退热药都为解热镇痛类药物,可影响新生儿血小板的凝血活性,使用后偶尔可导致新生儿出血。
5 脸上长红疹 新生宝宝身上的的红疹很有可能是湿疹,湿疹是新生儿常见的皮肤异常,从宝宝出生后2周开始,面部出现红点,眉上、眉下及发际处都会出现,有时四肢及躯干上也会出现。湿疹发生的原因主要是新宝宝消化功能不成熟,不能够完全消化奶中的蛋白质,从而导致轻微的过敏反应,所以湿疹又叫奶癣,人工喂养的宝宝比母乳喂养的病情重。
一般情况下湿疹无需治疗,随着宝宝肠胃功能的完善以及辅食的逐渐添加,湿疹会自然好转,但若继发细菌感染应到医院就诊。尽可能找到引起孩子湿疹的原因,再针对不同类型的湿疹擦不同的药。一般是局部用药,特别严重的也可以少量全身用药品。渗出型的皮疹当中最好用硼酸水湿冷敷,干燥型的湿疹用一些洗剂、油剂、乳剂、稿泥膏剂的药物,如果水泡有糜烂一般用油剂治疗。具体用什么药,最好到皮肤科医生那里做针对性治疗。
本文标题:巧处理新生儿常见五状况
地址:http://www.08765.net/yunyu/yinger/huli/85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