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婴儿的家庭如果备齐下列医药、器械就可以应急,以防万一。
家中常备的内服药:发热退烧药,如小儿退热片、百服宁糖浆等;感冒药,如小儿感冒冲剂、小儿清咽冲剂等;助消化药,如酵母、小儿化食丸等。
家长应该备些外用药:3 010碘优液、2010龙胆紫药水、1%~2%碘酒、75%酒精、创可贴、棉棒、纱布、脱脂棉、绷带,以及止痒软膏、抗生素软膏、眼药水等。
其中,轻伤、小伤可以自行处理,但家长要正确使用外用药。3%碘优液常用于皮肤擦伤、切割伤和小伤口的创面消毒,作用柔和。龙胆紫的抗菌作用非常强,没有毒性,对小儿皮肤无刺激性,还有收敛作用,对伤口溃烂、糜烂、口腔黏膜溃疡、烫伤创面均有效,但伤口化脓忌用。酒精乙醇是家庭常备消毒剂,常用浓度为75%.才能达到杀菌的目的。由于酒精涂擦皮肤,能使局部血管舒张,血液循环增加,而且酒精蒸发可使热量散失,故酒精擦浴可使高烧病人降温。用于物理降温的酒精浓度为30%左右,也就是说,用1份75%酒精兑1.5—2份水即可作擦浴用,如用于新生儿,注意,绝不能用75%酒精直接清洗、冲洗创面,因为它对组织有一定的刺激性。碘酒是一种作用强、药效快的消毒剂,用于皮肤初起而未破的疥肿及毒虫咬伤,因为碘酒的刺激性很大,当伤口皮肤已经破溃时,就不能再用了。通常使用浓度为2%碘酒,使用中还应注意碘酒消毒后,要用75%酒精迅速把碘酒擦掉,以防碘酒与皮肤接触时间过长,烧伤皮肤。家长也要注意所保存的药品的出厂日期和失效期,各种药物应该有标签,写清药名、含量及用法,要定期检查药品,若发现药片变色,药液混浊或沉淀,中药丸发霉或虫蛀等应丢弃不用。
值得注意的是药品必须保存在小儿够不到的地方。
1.四环素类。该药物较易沉积于骨组织中,阻碍骨骼发育。
2.卡那、庆大霉素类。用此类药物治疗不要超过10天,以免损伤听神经及肾功能。
3.链霉素。该药物对听神经亦有影响,对肾脏也不利。
4.氯霉素。该药物可抑制骨髓,并发灰白色综合征。
5.维生素K4和K3、磺胺类药物、新生霉素、三乙酰竹桃霉素、伯胺喹啉等,易引起新生儿黄疸现象。
6.杜冷丁、吗啡、可卡因。对敏感者易引起中毒。
本文标题:家长必须常备的几种药品
地址:http://www.08765.net/yunyu/yinger/huli/85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