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即使没有异常也常会有呕吐的现象。通常在哺乳过后,随着打嗝一起吐了出来,但只要体重的增加正常,并不需要担心。要是体重增加停滞或下降时才是真有问题。
“溢奶”和“吐奶”的不同 小孩子常会有呕吐发生。尤其是婴儿最常无缘无故地呕吐。出生后的两个月左右,一喝完母乳或牛奶后,或是过了l小时后,便常会将喝进去的奶给吐了出来。
将喝下去的奶水吐出的方式有从嘴角不断溢出,以及突然喷出,有时甚至由鼻孔喷出的两种方式。不断从嘴角溢出乃是乳液从胃部逆流回食道,而跑出嘴角所致,称为“溢奶”。呕吐则是横膈膜和腹肌的强烈收缩所伴随的一连串反射运动,因吐出的是奶汁,故称之为“吐奶”。
或许是先天性异常 出生后的数天到一周以内的经常呕吐现象,有时是消化道的先天畸形等症状,应及早治疗才是,但多数会在几天后自动痊愈。溢奶在哺乳量过多或腹部遭到压迫时容易发生,没什么好担心的。
哺乳量过多的调节 哺乳时空气也会一起喝进肚子里,在帮助孩子打嗝时,常会一下子全吐了出来。为了做好打嗝的动作,可以抱起婴儿的身体并轻拍其背部,抑或哺乳过一小时左右让婴儿趴着睡,只有试过才知道何种方法最适合你家宝宝了。
幽门狭窄症 异常的吐奶时,通常体重会停止增加,或反而下降。所谓的肥厚性幽门狭窄症,乃是一种胃部通往十二指肠的部分肿大而发生通过障碍,因而导致呕吐的病症。通常会在出生后2~3周左右开始呕吐,但也有的婴儿会在之前或之后开始。呕吐轻微的话,可以到内科接受治疗,大多数还是进行手术好得会比较快。虽然这是一种有名的疾病,实际上却没有太多的病例发生。
伴随而来的呕吐 当被断定为感冒、咽喉炎、上呼吸道感染的时候,婴儿也常会发生呕吐,只要治愈了原先的病症便可以止住呕吐。不停的痢疾加呕吐,是秋天到冬天时的痢疾最常见的情形。这种呕吐通常过个一两天就会停止(应对手法请参照本书第3章痢疾部分)。
能早期发现的只有妈妈 突然因某个部位的疼痛而啼哭的现象一再地发生,并出现呕吐的情况时,可能就是肠套叠的症状了。若是灌肠出现血便,可能性就更为提高了。肠套叠是一种妈妈若能早点发现送医治疗,对之后的治疗过程便会产生很大差异的代表性病症。
较大幼童发生呕吐 (1)什么时候是紧急状态 孩子呕吐的原因很多。大体而言,幼儿以上的孩子呕吐时,最大的问题便是判断是否需要紧急手术,尤其是小肠、大肠的疾病,或是脑膜炎、颅内出血等头部症状。若非这类的病症,又没有意识障碍等情形时,呕吐其实并不需要太担心。
(2)发现有激烈腹痛、头痛、痉挛和意识障碍的情形 前两种情况,也就是说需要紧急手术和处置的肠病变(其他的肠梗阻、阑尾炎等)必定伴有腹痛的发生,食欲和精神也会越来越差。脑部的病变则有头痛、痉挛和意识障碍等状况发生,每种都是“不可等闲视之”的。在治疗上,治愈真正的病症比止住呕吐更为重要。
伴随有意识障碍的呕吐,有时是糖尿病昏睡等的代谢病征,但并不多见,会出现意识障碍的现象,叫人有“非同寻常”的感觉。紧急状况中,有时会有幼儿因误饮异物,阻塞住食道而引发的呕吐。
(3)紧急状况以外,最多的当属“感冒”所带来的恶心呕吐 排除上述这些需要紧急处置的病变,幼儿以上的孩子的呕吐,主要是伴随着感冒、咽喉炎、支气管炎等上呼吸道感染的呕吐。喉部一受刺激,便会产生呕吐反射作用,而喉部的发炎则容易刺激到延脑的呕吐中枢。此外,剧烈的咳嗽往往也会引起呕吐现象。不过,这种呕吐通常不会持续下去,并不需要用止吐药剂等处理,不要一次给孩子太多食物或水分,只要喂食少量易消化的东西即可。
痢疾,尤其是发生在秋冬季节的病毒性痢疾,大多是以呕吐开始的,此时的处置方法请参照本书第3章痢疾部分。
(4)有名的“自家中毒症”,反复发作是其特征 幼儿和学龄期的呕吐中,以所谓的自家中毒症,正式名称为丙酮血性呕吐症或周期性呕吐症最为有名。一早起床便显得无精打采,然后开始呕吐,无法进食任何东西,全身极为倦怠,最多过卜3天便会恢复。上呼吸道感染,疲倦或精神紧张等是原因所在,特征是经常性的反复发作。
(5)自家中毒症发生的防治 通常疲倦是引起发作的诱因,发作之初保持安静,让患者好好睡上一觉是最重要的。接着再喂食少许果汁或砂糖水等流体食物,并观察其反应和状况。病症轻微时,通常这样便能痊愈。若是恶心、呕吐持续不断时,请尽快送医院。
早点接受葡萄糖液的注射或点滴注射的话,有时就能使病情缓和下来。经过几次反复发作的病情观察,必能发现适合孩子的治疗法。近来,已经极少发现像以前那种典型症状和重症病例了。
本文标题:婴儿呕吐
地址:http://www.08765.net/yunyu/yinger/huli/79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