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小的时候,每次生病,喂药总是个难事儿。我心软,总是“先礼后兵”。讲一讲一讲故事,一连讲了几个也不管用,我终于不耐烦了起来,厉声说:“要不,妈妈可灌了啊!”每每这时,女儿便会乖乖就范。所以,“灌药”有多管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女儿为什么那么怕“灌药”呢?其实,我此前并没有“灌”过她呀?或许是我当时的语音、语调吓到了她,再或是她有先见之明,先我而知“灌药”的危险!
其实,当孩子哭闹拒绝服药时,如果采取捏鼻子硬灌药或在孩子吸气时灌药,很容易使药液呛入气管,引起剧烈呛咳,发生吸人性肺炎,甚至窒息。如果药片或药丸未研细或溶解程度不够,还会导致气道阻塞而危及宝宝生命。
宝宝灌药意外之预防第一
给宝宝喂药的正确方法是:
1.喂药前,不宜给宝宝喂奶及饮水,这样既可以防止发生呕吐,又可使宝宝处于一种饥饿状态,便于咽下药物。对于熟睡的宝宝,喂药前应唤醒。
2.先诱导或分散宝宝的注意力,并使宝宝的情绪处于较稳定的状态。不宜恐吓、、打骂,否则适得其反。对于3岁以上的孩子,要尽量说服他们自己吃药。
3.喂药时,应将宝宝抱于胸前,使宝宝头部稍高,用手臂支起头部,以防因其后仰动作,药物被吸入气管中。
4.在宝宝拒服药时,应用拇指与食指按压双颊,迫其张口,把药匙稳稳压住舌头,趁上腭往上抬时把药送下去。注意不宜将药物直接倒入咽部,以免引起呛咳而使药物被吸入肺中。
5.对5岁以下的宝宝,可将药片研碎,用温开水溶化,当然,可适量加点糖,待完全溶解后再喂。溶化药物的水不宜过多,一般有一小勺就够了。
6.当用塑料滴管等喂药时,管口端要指向口颊内侧面,以避免吸入或引起呛咳。对拒绝服药的宝宝不要用喂药勺过重地压在孩子的舌头上,这样常可引起恶心呕吐。
7.喂药后,应继续喂温开水20-30毫升,以利于残存在口腔与食管的药物进入胃。但注意不宜马上喂奶,以免引起呕吐。如果宝宝吃药后想吐,应逗逗宝宝,以转移注意力。
8.刚喂过药的宝宝不宜马上躺下,应该让其直立或坐几分钟,以利于药物迅速进入肠道而被吸收。
9.宝宝用药必须严格掌握剂量,按说明或医嘱定时定量服用。一次喂药量过大,一次喂入过多药液,会引起宝宝呕吐。宜采取少量多次法,一次不宜超过30毫升,一日药量可分4-5次服完。
10.如果宝宝把药吐出来,应根据吐出量再进行补喂,一般来说,应少于先前的喂药量。
特别注意
注意不要将药放入奶瓶和牛奶中,也不能将药蘸在乳头进行喂药,这样既影响药物的吸收,还会引起宝宝食欲减退,使其在此后的一段时间内“拒奶”。
宝宝灌药意外之紧急处理
1.将宝宝放在前臂上,面部朝下,手指托住宝宝下巴,保持头低位。
2.在宝宝两肩胛骨之间的背部较重地拍打3-5下,少量药液可自行流出。
如出现宝宝呼吸、心跳已停止的情况,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摩,同时拨打120急救电话。
特别提示
不要将药粉直接倒入宝宝口中。因为把粉剂直接倒入宝宝口中再喂水,易使宝宝将粉剂误吸入呼吸道。而且药粉较轻,喂水后会溢满口腔,引起宝宝恶心、呕吐。
延伸阅读 给宝宝选个喂药器
喂药器无疑是一个解决给宝宝喂药难题的新武器,它的手柄圆孔设计便于固定手指,妈妈容易控制喂药剂量,柔软的管口,圆形的安全挡板,不会触到婴儿的喉咙。有容量刻度显示,方便观察药量,帮助妈妈安全卫生地喂药。使用方法简单,只需将药水吸入喂药器内,对准婴儿口腔,轻轻挤压喂药器,药水便可慢慢流入宝宝口中。
本文标题:“灌药”是个危险动作
地址:http://www.08765.net/yunyu/yinger/huli/788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