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刺在喉
鱼肉富含蛋白质,能促进骨骼和肌肉的快速生长。鱼肉中富含的矿物质,比如锌、硒和碘,都是小宝宝骨骼、肌肉生长和免疫系统建立所需要的营养物质。鱼油含量高的鱼里面含有丰富的Ω-3脂肪酸,比如鲑鱼、鲭鱼,对大脑的生长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所以,许多年来,医生都建议给小宝宝多吃鱼,尤其是“吃鱼补脑”的提法很能打动妈妈的心!所以,妈妈自然会给宝宝多吃鱼。
可是,就像儿歌里说的,“想吃鱼,怕有刺”,“刺儿”是个关于给宝宝吃鱼的硬伤。不过,据我带宝宝的经验,感觉“吐刺儿”好像是宝宝与生俱来的一种自我保护能力。记得那时总嫌宝宝吃得太慢,开始催,但她最后会从厚嘟嘟的小嘴唇里吐出一根小鱼刺儿,这令我惊讶不已!所以,妈妈们在给宝宝吃鱼这件事上也是要胆大心细才行,不要因为怕有刺儿而不给宝宝吃鱼。在宝宝进食过程中,不要心急,要营造一个安静的就餐环境,协助宝宝发现异物。
鱼刺在喉之预防第一
1.提高宝宝看护者的安全意识,为宝宝“挑刺”的工作一定要做得精细。
2.培训宝宝“细嚼慢咽”的好习惯,吃饭和喂饭都要专心,好习惯会让宝宝受用终生。
3.选好鱼。要尽量选刺少的鱼,比如三文鱼、鳕鱼、鲈鱼、鲶鱼等。三文鱼所含的Ω-3不饱和脂肪酸最多(每100克三文鱼约含27克),对小宝宝的大脑发育或许有帮助,同时刺又少,所以,新鲜的三文鱼肉应该是宝宝的上选。另外,在做法上,可以取鱼腹肉用搅拌机制成鱼泥,从而有效防刺。严格滤去鱼骨的鱼汤也是不错的选择。
特别提示
鉴于鱼肉可能引致宝宝出现食物过敏,所以,有专家建议,宝宝满1周岁后再吃鱼,此时宝宝的免疫系统和消化系统发展得更好,更容易接受鱼肉。
有家庭过敏史的宝宝,如父母一方曾患花粉热、哮喘或食物过敏的话,最好等到宝宝3岁后再吃鱼。
另外,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FDA)认为,要避免给宝宝吃大型掠食性鱼类,如鲨鱼、旗鱼、金鲭鱼、方头鱼等,因为这种鱼汞含量较高。
鱼刺在喉之紧急处理
1.较小的鱼刺扎入比较浅时,有时随着宝宝的吞咽自然就可滑下去了。可让孩子做呕吐或咳嗽动作,或用力做几次“哈哈”的发音动作,利用气管冲出来的气流将鱼刺带出。如果感觉刺痛,可用手电筒照亮口咽部,用小勺将舌背压低。仔细检查咽峡部,主要是喉咽的入口两侧,如果发现刺不大,扎得不深,可让孩子张大嘴巴,将孩子的舌头压住,让其不停地发“啊”音,如看见鱼刺在扁桃体上或舌头表面,可用镊子夹住拔出,动作要轻,速度要快。
在试用上述方法无效后,应立即就医。不要盲目试用似是而非的“民间验方”,因为可能会把小事变大。不要让孩子用大口吞吃馒头的方法企图将鱼刺吞下,因为这样做有危险。如果鱼刺扎在浅层的黏膜上,强力咽下馒头的动作可能使鱼刺扎得更深,还可能刺伤咽喉部的大血管。
2.较大的或扎得较深的鱼刺,无论怎样做吞咽动作,疼痛不减,应去医院耳鼻喉科就诊。时间太长的话,可能引发咽喉部的感染。医生可以用纤维喉镜,如果情况太复杂的话,还可以用胃镜,帮您快速地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特别提示
用喝醋使鱼刺软化的方法是不可靠的。从理论上讲,鱼刺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在醋的作用下(有效成分为乙酸),可以生成有机物,而有机物是柔软的。但醋泡软鱼刺的前提是“泡”,如果鱼刺与醋接触时间很少,就起不到这种作用。
延伸阅读 如何利用纤维喉镜取出咽喉异物
①采用1%地卡因溶液行咽喉部黏膜表面喷雾麻醉共3次,鼻腔内喷雾3%麻黄素溶液及1%地卡因溶液各1次。
②麻醉成功后,患儿取坐位。术者持纤维喉镜镜体自一侧鼻腔缓慢导入至喉咽部。根据患儿所指异物所在的部位,仔细地寻找。
③窥视到异物,将镜头对准固定,并将该镜匹配的活检钳沿活检孔缓慢推入。钳头突出镜体0.5厘米—1厘米,张开钳口。根据异物嵌入的方向转动镜体调节角度,当确定异物已进入钳口内,令助手收紧活检钳后端的活塞,使其将异物钳紧。
④将活检钳连同镜体一同退出。
另外,也有应用电子胃镜取咽喉部鱼刺的报道。电子胃镜视野清楚,操作灵巧,且具有明显的放大作用,可以清楚观察到舌根、会厌谷、梨状窝等隐蔽部位的异物和细小异物。所以,对反复寻找未见异物的患者,可应用电子胃镜进入食管进一步探查,尤其适合于肥胖、咽反射过于敏感、精神紧张的患者。
(摘自:刘庆恒《纤维喉镜下喉咽部取出微小异物40例》,《第三军医大学学报》,1996,12,538)
本文标题:“刺儿”是个给宝宝吃鱼的硬伤
地址:http://www.08765.net/yunyu/yinger/huli/788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