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出生的宝宝,身体素质和抵抗力都比较傲差,如果照顾不好的话很容易生病。准妈妈和准爸爸要必备一些急救的常识,当宝宝生病时,才不会慌了神,乱了阵脚。
家庭急救处理,就是日常生活中,当人们遭到意外伤害或突发疾病时,在专业医护人员还没有到达现场或送到医院之前,对于伤患者给予的紧急性、临时性的救护工作。下面是家庭急救需要了解的各准备:
▲心理准备
急救成功的要诀是:冷静+爱心+急救技能。
第一,冷静。危急情况发生时,首先要冷静。平稳的心理素质可能成为你挽救家人、孩子或他人生命的决定因素,丰富的急救知识和技能代替不了良好的心理控制。
第二,爱心。有时,人的生死只在一瞬间,而“第一目击者”往往就在伤患者身边。做个有爱心的救助者吧,您的帮助可能会给他人第二次生命,也可为病人日后的恢复赢得宝贵时间。
第三,急救技能。如果您已经具备了上述两条,那么,学习一些急救技能会使您的救助行为更趋完善。
▲消除安全隐患
家庭安全隐患一般包括火灾隐患、用气用电隐患(包括各种家用电器的使用)、有毒物质贮存与使用隐患、装饰污染隐患、用具隐患(如刀具、电钻等)等。平时要注意细心查看,尽可能排除这些潜在的危险,并对可能出现的危险状况进行必要的预防和急救准备。
▲预先制订居家逃生计划
1.平时要熟悉住宅所在楼层的结构及最佳逃生路径,并随时做好迅速撤离的准备。
2.预先应与家人模拟灾害一旦发生时,应循什么途径逃生,并约定会合地点。
3.熟悉所住楼层内的安全及消防设备,掌握使用方法。
▲家庭急救箱
急救箱,是家庭急救中非常重要的装备,是实施急救的必要条件,尤其是有老年人和小孩的家庭,急救箱尤其重要。如果您经常外出旅游,可以另外配备一个旅行急救箱。
▲个人急救卡
给家里的老人和孩子准备一张可以随身携带的急救卡,写上携卡人的姓名、年龄、血型、病史、亲属电话等,以方便救护人员及时了解情况。
▲家庭急救注意事项
1.不要惊慌失措。遇事慌张,于事无补。如慌慌张张用手拉拽触电者,会造成连自己也触电。首先应该切断电源,如一时找不到电源,就要用木棍等绝缘体使病人脱离电源后再行救护。
2.不要自作主张。比如急性腹痛,过量服用止痛药会掩盖病情,妨碍正确诊断。腹泻病人在未消炎之前乱用止泻药,会使毒素难以排出,肠道炎症加剧。如果不知道如何急救,最好什么也不做。平时注意积累一些基本的自救、互救知识。
3.正确判断病情的缓急程度。遇到危重病人,先看病人是否还有心跳呼吸,瞳孔和意识状况如何。如果心跳呼吸已停止,则应马上做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而不是急于包扎止血。发生窒息或噎食,应迅速就地抢救。
4.不能随意搬动病人身体。万一发生意外,家人往往心情紧张,乱叫病人,猛推猛摇病人,其实,最好原地救治,切忌随意搬动,特别是脑出血、脑外伤、急性心肌梗塞、骨折的病人更忌搬动。
5.就近送医。急救之时,时间就是生命,应该送就近的医院;特别是病人呼吸心跳濒临停止时,更不宜送较远处的大医院。小医院完全有能力进行初期急救,急救后病情相对稳定了,再转送上级医院。
6.不是所有的病人都要饮水。不少人误以为给病人喝点热茶热水会缓解病情,实际上毫无必要。烧伤病人不宜喝开水,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应禁食禁水。尤其是对昏迷者,更不能硬灌饮料,否则水容易误入气管,引起呛咳、窒息。
7.并非所有急重病人都要平卧。如急性腹痛者应屈膝以减轻疼痛;心性哮喘病人应两腿下垂采取坐位,以免增加肺脏淤血和心脏负担,略伏在椅子背上更好;胸腔积水病人半坐半卧比较好。昏迷病人应平卧,头偏向二侧,防止呕吐物吸入肺部;脑出血病人可以平卧,头部抬高。
8.外伤不能马虎包扎。特别是铁钉等造成的小而深的伤口,应立即清洁伤口,注射破伤风血(人血破伤风免疫球蛋白)。
9.止血带不要长时间结扎。应每隔一小时松开一会儿,防止肢体缺血坏死。
10.腹部外伤脱出的内脏(小肠)不要还纳,以防感染。应立即用干净纱布覆盖,迅速送医。
11.敌敌畏、敌百虫中毒者忌用热水或酒精擦洗,以防促进毒物吸收。应立即脱去污染衣服并用冷水将病人擦拭干净。
12.发生关节扭伤或肌肉拉伤时,不能立即热敷。局部软组织(肌肉、血管及韧带)出血或渗血时,如果按揉或热敷伤处,不但不能使血肿消退,反而会加重患部的损伤,致使伤处血管扩张,增加出血量。应用冷水湿敷患处,3~5天肿痛减轻后再进行热敷。
本文标题:宝宝生病时,要家庭急救的准备
地址:http://www.08765.net/yunyu/yinger/huli/786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