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的孩子尚未具备某种您所期待的行为能力,不要向其表示出您的失望。每个孩子的发育是不一样的,或许哺乳的状况以及发育迟缓也是原因之一。孩子在某一个时期的发育迟缓现象尽管会有很长一段时间,但以后会很快地赶上来的。然而,对孩子的发育情况,无论如何都应认真、细致地予以观察。因为发育迟缓可能涉及到某种障碍,如不及时治疗,将来可能出现难以避免的麻烦。
特别是在孩子未满1周岁的时候,让他在一种有秩序、祥和平静的环境中成长,为其提供一切必要的刺激和激励,将能最可靠地促进孩子健康发育。孩子在其童年被耽误的东西,以后很难补回,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甚至再也不能补回了。因此,请对下述原则加以考虑。
孩子的天赋意味着能够学习,但还要取决于他是否愿意学习。因学习而积累了好的经验,才有了学习的劲头。
学习实际上从母亲的肚子里就开始了,而不是出生以后才开始。
孩子学习的劲头如何,喜欢学什么,学多少,实际上主要因大人的行为表现而定。
例如,很多孩子在刚满1周岁之后不久,就已经自主地迈出了第一步。但是,由于遗传基因、运动功能发育,以及父母所提供的生长环境等的不同,孩子在这方面就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正如其他章节所讲述的那样,放手让孩子开步走、去跑,恰恰不是要让孩子总是用脚站着,或者给他提供一个学步器之类的东西。或许应该让孩子从迈步走中找到乐趣,这样他就会主动地去练习,而且还会尽可能地不要大人的帮助。实际上,大人赞许孩子的行为,给予他适当的鼓励,就是最好的帮助。
那么,在放手让孩子走路这个问题上,何为“正常”的发育标准呢?如果50%的孩子能够具备某种特定的能力或能达到某种成绩,则为所谓的发育平均水平(中等水平)。如果仅有5%或10%的孩子不具备某种特定的能力(如反射准备不足),或者说90%或95%的孩子在给定的时间内都能做到,医学上则将其定为正常值的下限(仍在正常范围)。具体到自主学步的发育方面,正常范围为:满:周岁后的2周,50%的孩子能自主地迈出第一步;5%的孩子在10个半月时开始走路;5%的孩子要到17个半月时才开始迈步。
对幼儿而言,标准的上限与下限相比,大多数都定得很宽。因此,标准允许的范围在平均值以下2~5个月之内。很多早产的孩子,先是在发育的某一个特定阶段是滞后的,但其在大多数和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领域,都能在以后生长的年月里补回来。
仅有少数几个发育领域,其平均值以上或以下是严格规定好的。但实际上,在执行的过程中标准仍会有所变化。原因主要是因为社会生活条件发生了变化,如20世纪90年代出生的孩子,比70年代出生的平均要高2厘米。早在1966年,瑞典平均满1周岁的孩子已开始学步,而在巴黎,满14个月才有这种能力。也就是说,在这个方面还存在着极大的地区差异(当然,这也同各个不同民族的教育习俗有关系)。
当然,孩子的发育并不是在各个方面都是均衡的,或者说是平行前进的(同步)。例如,运动功能的发育就要比语言能力的发育迅速或者缓慢一些,或者倒过来。有些方面的发育在时间上滞后,有时这种滞后又能很快地给补回来。
因此,尤其是可以根据后面推荐的方法,对发育予以刺激和促进。
应从孩子实际的发育水平着手,不要拘泥于被视为平均值而您的孩子还达不到的数据。也就是说,不要同其他的孩子去对比发育情况,不要给自己(间接地给孩子)施加压力。
孩子的发育在1周岁内偏离平均值还很小(每月的偏差情况不一样,而且不同发育领域的情况也不平衡)。孩子长到3岁或者4岁,与平均值的偏差就会明显增大。
本文标题:不要给发育中的孩子施加压力
地址:http://www.08765.net/yunyu/yinger/huli/78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