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育之家_孕育妈妈最喜爱的网站
按历程查看->
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中国妈妈网 > 新生儿 > 婴儿护理 > 正文
家中应该常备哪些外用药
2013-02-01 15:59:31 来源:www.yunyuhome.com

家庭小药箱

       有婴儿的家庭,如果备齐下列常用药和器械,就可以应急,以防万一。

        家中常备的内服药:鲜热退烧药,如小儿退热片、百服宁糖浆等;儿感冒冲剂、小儿清咽冲剂等;助消化药,如表飞明、酵母、小儿化食丸等。

        家中应该备些外用药:3%碘优液、2%龙胆紫(紫药水)、l%—2%碘酒、75%酒精、创可贴、棉棒、纱布、脱脂棉、绷带以及止痒软膏、抗生素软膏、眼药水等。

         一般的轻伤小伤可以自行处理,但家长要正确使用外用药,如30碘优液常用于皮肤擦伤、切割伤和小伤口的创面消毒,作用柔和;龙胆紫的抗菌作用非常强,没有毒性,对婴幼儿皮肤无刺激性,还有收敛作用,对伤口溃烂、糜烂,口腔黏膜溃疡,烫伤创面均有效,但伤口化脓忌用;酒精(乙醇)是家庭常备消毒剂,常用浓度为75%的才能达到杀菌的目的。由于酒精涂擦皮肤,能使局部血管舒张,血液循环增加,而且酒精蒸发可使热量散失,故酒精擦浴可使高烧病人降温。用于物理降温的酒精浓度为30%左右,也就是说,甩1份75%的酒精兑1.5~2份水即可作擦浴用,可用于新生儿。注意,绝不能用75%的酒精直接冲洗创面,因为它对机体组织有一定的刺激性。碘酒是一种作用强、药效快的消毒剂,用于皮肤初起而未破的疗肿及毒虫咬伤,因为碘酒的刺激性很大,当伤口皮肤已经破溃时,就不能再用了。通常使用浓度为2%的碘酒,使用中还应注意碘酒消毒后,要用75%的酒精迅速把碘酒擦掉,以防碘酒与皮肤接触时间过长,烧伤皮肤。家长要注意所保存的药品的有效期,使用药品前请务必仔细阅读说明书;要定期检查药品,若发现药片变色,药液混浊或沉淀,中药丸发霉或虫蛀等应丢弃不用。最后提醒家长,药品必须保存在宝宝够不到的地方。

       荨麻疹俗称“风疙瘩”、“风疹块”,是皮肤黏膜的暂时性血管通透性增强和水肿,是婴幼儿常见的疾病。它的类型很多,原因也很复杂。

        婴儿荨麻疹多发病急,最初表现为烦躁、皮肤瘙痒,很快出现大小不等的风团,呈淡红色或苍白色,形态不规则,迅速增大增多,融合成片状,伴有烧灼和刺疼,时起时落,消退后不留任何痕迹。因为痒,所以婴儿烦躁,到处乱抓,往往越痒越抓,越抓越多。如果消化道受累,表现为呕吐、腹泻、腹痛;气管、喉头受累,可出现憋气、胸闷;发生在眼睑、口唇及外生殖器等组织疏松部位时,表现为局限性的水肿。

        婴儿出现荨麻疹后,应先找原因。它的原因很多,可能是机体对鱼、虾、蛋、奶等食物过敏;也可能是对青霉素、磺胺药、预防注射(疫苗)引起的变异反应;还可能并发于细菌、病毒感染以及对花粉、灰尘、羽毛及被昆虫叮咬过敏;还有的荨麻疹有家族性,宝宝属于遗传性过敏体质。家长应在医生指导下耐心地查找引起荨麻疹的原因,停服、停用引起过敏的药物和食物;口服抗过敏药物(如扑尔敏、非那根、苯海拉明等);外用炉甘石洗剂或0.5%的石炭酸酒精止痒,以防婴儿搔抓皮肤。因抓破而继发感染时可涂抗生素软膏。

        父母应避免敏感性食物、药物对婴儿的刺激,只要注意卫生,避免出现虫咬,及时治疗各种内脏疾病,大多数荨麻疹是可以预防的。

本文标题:家中应该常备哪些外用药

地址:http://www.08765.net/yunyu/yinger/huli/78582.html

联系编辑: 雯雯    邮箱: wszsl321@126.com    QQ: 84029846   客服   友链: 84029846   友情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