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提高标准 国产乳制品将被消费者抛弃
王丁棉认为改变中国乳业现状的措施很简单,首先,要把标准恢复到原来的标准,在未来3—10年,逐步与国际标准接轨,这是根本的出路。
如果继续维持低标准,消费者就一直对我国的乳制品不放心,信任度下降,导致长期选用洋奶粉,洋牛奶的情况。现在已经有六个国家的奶粉在中国销售,而且卖得很好,很贵。
第二,消费者要转变消费理念。王丁棉告诉39健康网编辑“消费者的态度决定一切”。消费者的消费理念要从喝常温奶转变到喝新鲜牛奶,喝巴氏奶。如果消费者多选择巴氏奶,那么“消费指导生产”,可以拉动巴氏奶的生产。巴氏奶生产得多,那么企业就会向农民收购更多新鲜的质量高的牛奶,给农民比较高的价钱。农民有钱赚,就不会选择在牛奶里加水,牛奶的蛋白质含量就会比较高,消费者就能喝到蛋白质含量高的新鲜牛奶。这样就是一个良性循环。
第三,养殖户要讲求社会责任和道德,守法守规生产牛奶。不要加水进牛奶。本来牛奶好好的,加水不仅蛋白质含量低,细菌总数也会越来越高。
第四,乳品企业要加大对奶源的投入,按照高标准组织生产和收购牛奶。在产品比例上,乳品企业要生产更多的低温产品,保质期短的产品,对消费者无害的产品,尽量减少常温奶、奶粉的生产。
第五,全国奶业合理布局也很重要。不能太过集中在北方主产区,特别是内蒙古人口稀少,消费力低,水源缺少,在那里养那么多牛没有必要,不如分给其他缺少奶源的地区,扶贫扶弱不扶强。
其他地区有奶源后,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就地资源就地利用,就地养殖,就地加工,就地消费。很短距离消费,很短距离运输,不浪费、不产生更多的高碳,而是节省更多的能源,保住更多的营养。
如果用常温奶全国到处运输,从很远的地方运输牛奶,在运输过程中,会浪费很多能源,排出很多二氧化碳,牛奶的包装盒不可降解,又产生新的污染源和垃圾。
最后,多生产低温的巴氏奶,少生产常温奶。
王丁棉对39健康网编辑总结道“常温奶是百害无利的产品”。常温奶现在已经占到我国乳品市场70%的份额,与国外常温奶只占市场份额2%—3%份额对比,王丁棉称“我国常温奶和巴氏杀菌奶能够实现1:1的市场份额比例就已经很不错了”。
2000年,我国巴氏奶与常温奶的市场份额比例是9:1;2002、2003年左右,常温奶占的比例就超过了巴氏奶,达到了6:4;而现在,常温奶与巴氏奶的比例已经变成了7:3。短短几年间,常温奶的市场份额迅速超过巴氏奶,主要是某些乳企巨头用虚假的广告误导消费者,广告里说牛奶“来自大草原”,实际上是加了香精的。
本文标题:牛奶细菌量高可致癌?
地址:http://www.08765.net/yunyu/yinger/huli/12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