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原反应:临床上在进行静脉滴注大量输液时,由于药液中含有热原,病人在0.5~1小时内出现冷颤、高热、出汗、昏晕、呕吐等症状,高热时体温可达40℃,严重者甚至可休克。热原主要是指某些被破坏的菌体及其代谢产物,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内毒素具有较强致热作用。此外,各种不溶性异物颗粒,即非代谢性颗粒如脱落的橡皮屑、玻璃屑、纤维屑、滑石粉、药物结晶、空气中的灰尘等均可作为热原。如输液中所加药物本身已污染热原;加药时操作室的洁净度差,消毒及操作不严密;加药后放置时间长,尤其是南方常年室温过高与湿度较大的地区;使用的注射器和输液器被污染等均可引起热原反应。
急性肺水肿:如果短时间内输液速度过快或者输液量过大,可加重血循环的负担,均可导致急性肺水肿,甚至发生急性左心衰竭。
不溶性微粒的污染:微粒是指各种输液中50 μm以下的不溶性微小颗粒。
静脉输液过程中输液器的质量、进气方式、空气环境、配药环境、配药用具和加入输液中的针剂等环节都有可能污染,而且这些不溶性微粒还可以累加污染,这些污染对人体的潜在伤害可能是长期的。纤维、粉尘、橡胶塞屑、氧化锌、碳酸钙、薄膜屑、药物结晶、薄膜屑等都是不溶性微粒。人的肉眼看不见,在输液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通过输液进入人体有可能造成局部循环障碍,引起血管栓塞,造成局部堵塞和供血不足,组织缺氧而产生水肿和静脉炎;或者在肾脏和胆囊中作为核逐渐形成结石。病人在一次静脉注射疗程中可进入直径>1 μm的粒子10万~20万颗。由于婴幼儿的血管比正常人要细,加上自身免疫功能比正常人低,微粒对婴幼儿的危害要比一般病人更严重,临床反应也比一般病人明显。
肺栓塞:因为输液输进大量空气而引起。
脑水肿:如果输液配伍不当,大量的低渗液体进入体内,可以引起脑水肿和身体其它组织水肿。
经血液感染的疾病:输液过程中由于输液器皿不合格或者操作者操作不当造成输液器、注射器、注射针头污染致使感染乙肝、丙肝、艾滋病等传染病。
本文标题:专家讲解孩子输液的是与非
地址:http://www.08765.net/yunyu/yinger/huli/11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