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育之家_孕育妈妈最喜爱的网站
按历程查看->
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中国妈妈网 > 新生儿 > 婴儿护理 > 正文
抗感染药和中药注射风险大
2012-06-11 19:52:53 来源:

  公众用药存在误解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公众对药品不良反应知之尚少,常常把不良反应与药品质量相关的药害事件甚至假劣药品相联系,认为不良反应越少越好。其实,这完全是种误解。

  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药品不良事件是指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任何有害的医学事件,不一定与该药有明确的因果关系。

  “因此,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范围越广,所获取的监测数据越多,表明药品临床使用受到越多的关注,就越有利于及时发现药品在正常使用下的安全性问题,越能保护患者健康。”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

  严重不良反应是指因使用药品引起以下损害情形之一的反应:导致死亡;危及生命;致癌、致畸、致出生缺陷;导致显著的或者永久的人体伤残或者器官功能的损伤;导致住院或者住院时间长;导致其他重要医学事件,如不进行治疗可能出现上述所列情形的。对药品严重不良反应的监测尤其重要,它的及时发现、处置,常常可以对公众健康形成有效的保护屏障。

  企业监测不够主动

  药品的安全使用,离不开不良反应的有效监测。发现药品不良反应,才能及时改进药品说明书,指导医生临床用药。

  据分析,与2009年相比,2010年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进一步扩大。最直接的体现是病例报告数量的稳步上升,共新增网络基层用户7170个,总数达到40826个。

  目前,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数据库中已累积超过了300万份病例报告,达到315万余份,每百万人口报告率超过500份。

  但同时应看到,我国各地区监测工作发展依然不平衡。药品生产、经营企业报告仍显不足,其报告意识和监测水平需进一步提高。

  去年的监测报告,按照来源统计,来自医疗机构的占84.7%、来自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的占12.7%、来自个人的占2.5%。企业报告的比例与2009年相比虽略有增长,但仍明显不足。

  “这与发达国家监测数据主要来自企业有很大不同,表明我国制药企业主动监测不良反应报告的意识仍然薄弱,普遍缺乏对药品上市后的监测与评价。”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有关负责人认为。如果企业在药品上市后,主动跟踪不良反应监测,就能比医疗机构监测更及时地发现隐患,避免不必要的健康损害。

  这位负责人透露,2011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法规将进一步完善,新建设的药品不良反应信息系统将开通运行,基本药物、疫苗、重点品种的监测方案将稳步实施。
 

本文标题:抗感染药和中药注射风险大

地址:http://www.08765.net/yunyu/yinger/huli/11022.html

联系编辑: 雯雯    邮箱: wszsl321@126.com    QQ: 84029846   客服   友链: 84029846   友情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