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情人节(2月14日)即将到来,除了表达爱意的鲜花和一顿浪漫的晚餐,大概一段酝酿已久的情话也是必不可少的吧。尽管谁都明白,爱在于行动,但是情话作为爱沟通的桥梁,它的作用是毋庸忽视的。随着时代的演变,情话的特征也在演变,情人节情话,你准备好了吗?
个案
20世纪70年代初相亲时代情话直奔主题
主角:肖先生
出生时间:1953年
职业:顺德某事业单位员工
最感动的情话:你什么时候来见见我爸妈,说说咱俩的事?
说过最有效的情话:我看咱俩合适,你意见呢,你回去考虑一下给我传个话好吗?
肖先生和刘女士是通过媒婆介绍相亲认识的,那时肖先生看中了刘女士的贤惠和高中文化,刘女士看中了肖先生部队退伍回来在事业单位的工作以及人的热心,见面两三次他们就敲定了婚事,历经多年,风雨无阻,先结婚后恋爱的婚姻生活在岁月洗礼中更加牢固。
记者点评:50后那一代人谈婚论嫁时是20世纪70年代初,他们大多是相亲结婚的,那时候的情话表达比较内敛,说出“我看咱俩合适”这样的话在当时都算比较有勇气的了。那个年代走来的人大概是离婚率最低的,情感的根基远远能抗震于物质的撼动。
20世纪80年代初自由恋爱普遍表白很实在
主角:郭女士
出生时间:1965年
职业:某酒业公司财务总监
最感动的情话:你家里要是急用钱,就把我存着准备跟你结婚的钱先给你家人用吧。
说过最有效的情话:不知道为什么,你一不在我就老想你。
郭女士认识宋先生时,父亲刚好得了一场大病住院,宋先生倾力相助,把存着准备结婚的钱都拿了出来。他们结婚后的日子虽然过得挺清贫,但经过两人同甘同苦地奋斗过来,生活好起来了,感情也从来没有坏过。
记者点评: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60后出生的人普遍谈婚论嫁了。那时自由恋爱渐普遍,但人们的情感表达不那么赤裸裸。但不可否认,60后的婚姻感情都比较牢固,经历了社会多重变更,有着相似的不可忘怀的生活记忆,相伴相知也相爱。
20世纪90年代物质对情感冲击逐渐强烈
主角:龙先生
出生时间:1974年
职业:广告公司老板
最感动的情话:跟着你挺踏实的。
说过最有效的情话:嫁给我吧!
龙先生大学毕业那年是1996年,那时大学还未扩招大学毕业生还不多,龙先生毕业后进了佛山某研究所工作,女朋友陈某是大学教师。双方都有份稳定的工作,那时的国有单位多还有房子分,双方条件相当,自由恋爱,两情相悦自然顺利地在一起结婚了。而后龙先生看好经济形势,辞职下海创业经济。一路走来,婚姻还算比较稳定。
记者点评:有人说过,生于上世纪70年代人是最幸福的,大学毕业有好工作,创业有好时机,恋爱时姑娘们还没那么重视面包。如龙先生可以跟一个有高等教育背景和稳定工作的人谈恋爱,确实“挺踏实的”,所以当时情话说起来也比较质朴。
不过,虽然70年代的爱情还没有那么物质化,但婚后这十多年来社会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对情感的冲击也是较为强烈的,当下70后所说的情话或许也和80后一样——“物质主导情感”了。
本文标题:70后80后90后情人节情话大比拼
地址:http://www.08765.net/yunyu/huaiyun/bjtj/434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