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育之家_孕育妈妈最喜爱的网站
按历程查看->
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中国妈妈网 > 产后生活 > 产后性生活 > 正文
家话-婆媳不该为钱计较
2012-10-11 00:20:50 来源:责任编辑:YunYuHome.com

  两代人消费观不同

  案例一:自从结了婚,张云就总听到婆婆说她不会过日子。张云和丈夫的收入都不低,因此,张云隔三岔五地不是买件时装,就是拉着老公出去吃饭。为此,她没少受婆婆的训斥。一开始是嫌她买的衣服太贵,接着就是嫌她不在菜市场买菜,偏要在家门口的超市买菜,最后干脆一看见张云要和丈夫出去吃饭就把脸拉得好长。在张云看来,自己事事都不顺婆婆的心,所以事事躲着婆婆,甚至下班都不想回家。

  婆媳在花钱上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隔阂,周林认为原因有二:其一,两代人的生活经历不同。老年人饱尝艰辛,养成了节俭的习惯。年轻人适逢盛世,丰衣足食,且大都有老一辈的资助,钱来得容易,花得轻松,缺少节约意识。其二,老年人离退休后基本没有新的经济来源,而年轻人身强力壮,有创收能力,没有什么后顾之忧。

  对此,周林认为,老年人首先要接受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现在人们的收入高了,同时物价也贵了。年轻人的消费习惯是根据他们的收入情况决定的。只要不是过度消费,做婆婆的大可不必太计较。同时,做儿媳妇的即便收入再高,也应该学会勤俭持家。

  要不要给婆婆养老钱

  案例二:王芳和婆婆一直相处得不错,几年来,婆媳之间客客气气,倒也相安无事。其间,王芳的丈夫曾经提起过,说爸爸去世后,妈妈一个人生活,是不是应该给她按月付点赡养费。婆婆知道后,以自己有退休工资为由拒绝了。从此,再也没有人提起这件事。可是,自从这件事后,王芳渐渐地发觉婆婆的情绪越来越低落,干什么都没精打采的,对自己的态度也越来越冷淡,王芳不知道这是为什么?

  周林认为,在物质方面,即使是亲母子也应该明算账。现在很多家庭都只有一位老人,出于传统的观念,很多老人没有勇气再婚,于是只能寄希望于子女养老,希望子女能给自己一些生活费,好积存下来以防万一。

  但是,面对儿媳妇,做婆婆的却觉得这事没法说出口。而很多儿媳妇或是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或是在内心深处根本不想给,于是孤身一人的婆婆自然在心里埋下了积怨。

  其实,不管儿媳妇想不想给,老人都应该大胆地提出这个要求,让儿女知道你的想法。中国自古就有赡养老人的传统,这是应该大力提倡的。子女应根据各自的能力给老人一些生活费,这样对老人至少是个安慰。在这个问题上,儿子常常比较迟钝,或者说做儿子的有时候会把给老人赡养费的决定权交给自己的媳妇,做媳妇的应该主动提出来,以尽孝道。

  周林认为,老人也没必要把烦恼闷在自己心里。钱并不是件难以启齿的事,婆媳之间应该大大方方地把话说开,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解决问题,避免发生矛盾。

  婆婆是否偏心

  案例三:张大妈自从老伴去世后,便把自己多年的积蓄分给三个儿子。因为自己一直跟小儿子一家生活在一起,而且小儿子收入不如哥哥们,于是,出于对小儿子的疼爱,老人将积蓄中的大部分钱分给了小儿子。没想到,张大妈的这一举动“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儿媳妇和二儿媳妇就此事没少在丈夫面前唠叨。面对张大妈时,两个儿媳妇也仿佛约好了似的少言少语,一副爱搭不理的样子。张大妈心里难过极了,她觉得自己没有做错什么。

  周林认为,这种争端在中国大家庭中常见。张大妈的分钱方式会令分钱较少的两个儿媳妇产生不平衡心理,她们会想“一碗水要端平”,“手心手背都是肉”,凭什么小儿子就比哥哥们多拿一份?

  其实,张大妈做得没错,她的钱如何支配那是她自己的事,但是她应该把自己这样分钱的理由理直气壮地公布出来,并且告诉其他儿子,自己也是心疼他们的,只不过小儿子比他们更需要这笔钱。这样媳妇们就不会计较了。

  周林说,婆媳相处就像照镜子,你对她展示自己美好的一面,她一定会回应出美好的一面。作为媳妇,要多尊敬婆婆;做婆婆的也不要总在媳妇面前摆架子,要看到儿媳的长处。婆媳长年生活在一起,难免会发生一些不协调的事情,这时就更需要双方相互谅解,多多沟通。这样,才能消除心理障碍,使婆媳间的关系更为融洽、和睦。

本文标题:家话-婆媳不该为钱计较

地址:http://www.08765.net/yunyu/huaiyun/bjtj/42662.html

联系编辑: 雯雯    邮箱: wszsl321@126.com    QQ: 84029846   客服   友链: 84029846   友情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