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股份吞并三鹿中毒 业绩持续下滑得不偿失
三元股份(600429)近日发布的一季度业绩报告显示,公司一季度净利润每股受益为-0.0142元,并预计2013年上半年公司累计净利润可能比上年同期大幅下降或亏损。
这意味着三元股份在经历了持续大幅亏损之后,目前仍没有扭转业绩亏损的局面。而对于近年来净利的大幅下滑,三元方面表示主要由于受原料奶价格上涨因素,生产成本同比增加,对公司经营利润有较大影响。其次,投资收益同比下降,减少净利润,加之上期合并太子奶,投资成本小于公允价值产生收益,而本期无此部分收益,因此净利润减少。
蛇吞象导致“消化不良”
2008年是三元股份最为风光的一年,当时爆发三聚氰胺事件导致乳业企业几乎全面亏损,唯独三元独善其身,实现净利润4076万元。
在成功收购三鹿之后,三元股份总经理钮立平曾信心满满地表示:“收购三鹿是良好的契机,但更是严峻的挑战。三元在历史上错过了包括高端奶及早餐奶向全国市场的渗透等几次可以改变命运的战略机遇,基于此,三鹿将近50亿的产能归于三元旗下,如何进行新的布局和调整,将是对我们最大的考验。”
三元收购三鹿是否是一个成功的“蛇吞象”案例,公司的近几年来的业绩或许已经给出了答案。
就在三元收购三鹿一年过后,2009年的情况则正好相反,蒙牛、伊利、光明全面扭亏,营业收入增幅从7%至68%不等,唯独三元股份因整合三鹿集团破产资产而出现亏损。
2010年三元股份似乎走出了实施重组三鹿时的困境,实现营业利润6582万元,实习扭亏为盈,但根据年报披露的信息显示,公司2010年投资收益金额达到3.31亿元,比上期增加325.65%,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于麦当劳利润增加投资收益,以及转让北京华冠乳制品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获得投资收益2.37亿元。也就是说2010年三元股份之所以能够实习盈利主要是靠公司的投资收益提升,而主营业务依旧萎靡不振,并没有出现改善的迹象。
有投资者称,让三元并购三鹿,这可能是让三鹿活动下来的唯一办法,可是为什么一定要让一个恶迹斑斑的企业继续在市场中存活呢?它自取灭亡,你拉它干嘛?三鹿是有资产,有生产加工厂,有渠道,这些有形的资产,是值一些钱,但是比起它那无形的“负资产”来,这些有形的“正资产”简直是九牛一毛。
急于扩张陷入两难境地
因重组三鹿而拖累公司业绩连续两年亏损的情况,并没有阻挡三元股份进一步扩张的步伐,2011三元股份年宣布与新华联(000620)控股联手参与太子奶破产重组。
而业内则普遍又将此次交易定义为一桩悬案,有业内人士指出,三元股份为了实现“全国性品牌”的产业扩张,却以巨额亏损作为代价,在企业高管成功接手三鹿“烂难子”而打造的“光环”下,股东却不得不承受着实实在在的亏损。或许这样的收购本身就是一个错误。
当初三元股份收购三鹿时其中一个很大的原由就在于,想借助三鹿在河北当地苦心经营多年形成的奶源和营销网络实现跨越性发展,然而,近两年过去了,连三元股份都不得不面对“河北三元为扩大市场份额,销售费用投入较大”的现状。这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之前寄予厚望的营销网络并没有真正达到预期效果,反而成为“鸡肋”。
“三鹿被收购之后,已经变成负资产,基于三元原先的基础和实力,目前出现亏损也是很正常的事情。”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领导力研究中心研究员秦合舫对此事件表示,三元整体来讲还是一个地方性的乳业品牌,它的品牌影响力主要在北京,而三鹿在破产前却比三元的品牌影响力大,是一个全国性的品牌。三元收购三鹿之后,在业务涵盖和资源布局上已经成功了,但是三元品牌在全国的影响力还是不够的。
而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陈瑜则认为,作为一家立足于北京市场的、主打巴氏奶的区域乳品企业,三元一直试图突破区域、做全国市场,但近年来三元陷入市场接连失守的困境。
地址:http://www.08765.net/yunyu/home/94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