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育之家_孕育妈妈最喜爱的网站
按历程查看->
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中国妈妈网 > 推荐阅读 > 正文
婴幼儿补钙产品乱象横生 家长待权威安心提示
2013-04-19 14:45:15 来源:

  北京一家特级幼儿园的两个班里,70%以上的孩子补过微量营养素,其中56%的孩子吃过保健品,以补钙为主。

  调查发现,儿童补钙产品市场是商家紧盯不放的“蛋糕”,竞争激烈且乱象丛生,一些含明令禁用成分的产品占据货架,而相关监管部门对此却多年没有声音、未见行动。

  禁用成分用别称“障眼”

  婴幼儿补钙产品雾里看花

  9个月大的豆豆不爱吃辅食,豆豆妈在母婴店和网上买了4种补钙产品,其中3种的原料或配料中含乳矿物盐(乳钙)成分。

  2009年原卫生部就发公告明确,乳矿物盐作为一种新资源食品,使用范围不包括婴幼儿(3岁以内)食品。原卫生部卫生监督局有关负责人说,乳矿物盐是牛奶加工的副产物,目前也没有证据表明其有害,只是缺乏食用安全性的长期跟踪研究。考虑到婴幼儿的特殊性,谨慎起见,批准新资源食品时使用范围一般都不包括婴幼儿。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陆续有含乳矿物盐成分的宝宝奶酪、乳钙胶丸等产品被媒体曝光而下架。然而,整个行业缺乏诚信和自觉:有的在大规模曝光前通过促销清货,有的利用“障眼法”逃避监管。

  还有一些产品成分标识用“别称”,以此作为逃避监管的手段。一位家长说,某品牌旗下的新西兰冰纯钙软胶囊标识含有“天然乳钙粉”,优朵乳多元软胶囊标的是“牛奶提取物(乳钙)”,纽瑞滋乳钙软胶囊和乳加力凝胶糖果都标的是“乳钙”,这些名称让人雾里看花,难辨真相。

  在事件尚未大规模曝光前,记者致电一些品牌的客服,均被告知其产品中添加的乳钙并非“乳矿物盐”。然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儿保科主任医师盛晓阳认为,乳钙、乳矿物盐、牛奶提取物,事实上是同一种物质,是由乳清取出蛋白质、乳糖等成分后提炼而成。

  记者还发现,这些补钙产品中,除个别的有保健品批准文号,大部分都只有卫生许可证号,也就是说,它们只是作为普通营养食品在卖。亚洲儿科营养联盟主席丁宗一坦言:“明令不适用的成分都公然在列,可见其监管薄弱。”

  有标准无执行

  民不举官不究?

  原卫生部相关规定出台已过3年,为何违规产品至今仍逍遥法外?专家分析,有标准无执行,或者执行起来不够严格,再加上监管部门多头管理等原因,导致很多违规事件陷入“民不举官不究”的现状。

  业内人士介绍,原卫生部公告只是明确乳矿物盐为新资源食品,而缺乏实施细则,企业执行的情况比较散漫。

  其次,企业生产归口质检部门,而标准由原卫生部颁布,多头监管不仅导致标准在执行中出现脱节,还导致标准打架、重复等现象屡屡出现,企业理解和执行标准出现偏差。

  再加上此条规定没有制订具体的实施细则和处罚标准,监管部门也没有实质行动,企业或存侥幸心理。

  针对监管部门手握明文多年对违规现象却没有行动的现状,业内人士呼吁,“民不举官不究”的现状必须扭转,应改变监管被动的局面,主动查处市面上的违规产品。

  家长无所适从

  期待权威提示

  婴幼儿到底要不要补钙,怎么补才科学可靠?众多家长期待相关部门能给出一个权威、安心的提示。

  北京协和医院儿科主任宋红梅指出,儿童是低钙和低维生素D的高危人群,有必要适当补充。但如果奶的摄入量达标,就基本不缺钙;不过,因母乳和食物中维生素D含量很少,所以一岁半以内的婴幼儿还是要适量补充,并且要多晒晒太阳。现实中很多佝偻病其实主要是缺少维生素D而影响了钙的吸收造成的。

  盛晓阳也表示,一个正常健康的婴幼儿,如果每天饮奶量在600毫升以上,就无需特别补钙。早产儿、肥胖婴儿或奶量不足的婴儿,才需要补充钙剂。

  丁宗一则指出:“对孩子来说,自然食物、均衡膳食是最好的和最安全的。家长不要盲目轻信保健食品的广告,要让孩子尽快回到家庭餐桌上,做到肉蛋奶、蔬菜水果均衡摄取,粗粮、细粮都吃。”

本文标题:婴幼儿补钙产品乱象横生 家长待权威安心提示

地址:http://www.08765.net/yunyu/home/94419.html

联系编辑: 雯雯    邮箱: wszsl321@126.com    QQ: 84029846   客服   友链: 84029846   友情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