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媒体曝光了“美素丽儿奶粉涉嫌造假”事件,问题企业涉嫌以篡改包装、虚假标识、掺杂奶粉的手段,号称“荷兰原装进口”欺骗消费者。事件再一次增加了消费者对婴幼儿奶粉安全的担心,更让不少买了吃了该品牌奶粉的妈妈颇为担忧,进而提出退换赔的主张。
对此,市消委会秘书长邓国平称,媒体曝光和揭露企业黑幕,提高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警觉。但并未披露问题产品的细节,比如某批次产品和质量部门对事件性质的认定和处置办法,不能作为维权的证据。
邓国平说,被曝光的只是该品牌存在的一些单独黑幕事件,是针对该厂生产的某些批次食品,而非全部产品。他呼吁消费者理性面对问题事件,跟踪了解各大媒体对整个事态的全面报道,切勿作“惊弓之鸟”。
问题产品和行业黑幕频频出现在大众眼前,大多购买或使用了问题或同类产品的消费者,会顺理成章地认为据此可作为维权证据。对此,广东尚宽律师事务所律师邓云龙表示,媒体曝光的只是针对个体事件,不能以此泛指行业内所有厂家或类似产品。媒体曝光涉及的产品问题,在未经国家权威部门或检测机构定性和证实前,不能作为消费者的维权依据,且维权主张必须获得法律支持。
邓云龙说,“曝光问题产品与个别产品的消费侵权纠纷不同,往往涉及众多的消费者,消费者应根据相关职能部门出台的处理意见或企业提出的解决方案,妥善处理。”
一次次的问题产品或者行业黑幕曝光,使消费者产生草木皆兵的恐慌心理。邓国平认为这并非理性行为。他说消费者应掌握基本的消费和生活常识,学会独立思考。针对被曝光和揭露的个别问题食品,邓国平建议消费者在权威部门证实、未定论前,暂时不使用、不购买。购买了的,保留消费凭证。在权威部门未对问题食品定性前,不要随意对同类食品套上“问题”的定性,盲目提出退换赔要求。
地址:http://www.08765.net/yunyu/home/940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