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某儿科医生微博曝出“‘优卡丹’小儿氨酚烷胺颗粒,已经被充分证明对儿童的肝肾有毒性,一岁内禁服,六岁内慎服……”的消息之后,经过微博转发,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岛城市场优卡丹销售是否也受到了影响呢?对此,记者展开了调查。
药店销量受影响
“家有儿女,常备优卡丹。”这句熟悉的广告语如今似乎已经成为不少家长的“噩梦”。自优卡丹被曝出损害儿童肝肾功能后,优卡丹的销售受到了很大影响。在台东某药店内,架子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儿童药品,优卡丹摆在并不显眼的位置上。“以前,优卡丹在店里卖得不错,可以算是‘明星产品’。自从优卡丹‘出事’之后,它的销量大幅下滑,现在我们也不会给顾客推荐了。”一位导购员这样说道。
在宁夏路一家药店,听说孩子发烧,导购员为记者推荐了几款儿童药品,其中并未有优卡丹的身影。“现在优卡丹,还能给孩子用吗?”“优卡丹我们药店还有,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不能用优卡丹,12岁以下的孩子最好不要服用优卡丹。”导购员告诉记者。
在市民王女士看来,孩子生病要靠中药不要指望西药。王女士告诉记者:“我从来不给孩子用西药,西药副作用太大了,即使孩子发烧我也会选择一些中成药给孩子服用。毕竟中药是老祖宗传承下来的,几千年文化历史,药效慢却比较温和,对人体伤害并不是很大。”
早期曾致儿童过敏
“优卡丹和好娃娃小儿氨酚烷胺颗粒,已经被充分证明了对儿童有肝肾毒性,一岁内禁服,六岁内慎服。但是为什么媒体还在播出他们的广告,药店也可以无阻碍购买呢?各位大V帮忙转发吧,让媒体撤除这种残害儿童的广告吧!”近日,网友“那时花开的秋天1986”通过微博反映,药店可以毫无阻碍地买到小儿氨酚烷胺颗粒,担心该药含有对儿童肝肾有毒的成分。
网友“那时花开的秋天1986”的认证署名,是北京市丰台区长辛店医院儿科医生孟维瀚。他在转发上述微博的同时,还@了宋丹丹、文章、姚晨等名人。此微博一出,即引来转发无数,转发者中不乏微博认证为医生的网友。
据了解,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12年5月16日发布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修订含盐酸金刚烷胺的非处方药说明书》中,确已对含盐酸金刚烷胺非处方药儿童用药说明书内容做了修改:对于仅用于儿童的氨金黄敏颗粒、小儿氨酚烷胺颗粒、小儿复方氨酚烷胺片,删除了注意事项中“1岁以下儿童应在指导下使用”,在禁忌项中增加了“因缺乏新生儿和1岁以下婴儿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数据,新生儿和1岁以下婴儿禁用本品。”其中,包括“优卡丹”、“好娃娃”等品牌。
在事件发生之后,厂家发表了相关声明,声明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12年5月17日通知,1岁以下婴幼儿禁用小儿氨酚烷胺颗粒的原因是因为“缺乏新生儿和1岁以下婴儿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依据”,并非因“肝肾毒性”。国家食药监局通知后,仁和药业立即对优卡丹说明书进行了修改,删除了【注意事项】中“1岁以下儿童在指导下使用”,在【禁忌】项中增加了“新生儿和1岁以下婴儿禁用本品”。
声明还称,修改说明书是应国家药监局规范药品使用范围要求的一项有效措施,并非产品存在质量问题。说明书修改后,公司已经派出大量专业人员向公司销售合作单位进行了通报说明,并要求他们配合向下一级经销商、终端药品零售店及相关医疗机构进行通报说明,“在修改说明书之前已流通到市场的产品,在保质期内也可正常销售”。
尽管各种声明频出,却并未让情况有所改观。“优卡丹涉毒”也并未随着药监部门的澄清而平息,越来越多的岛城家长开始慎用甚至不用优卡丹。
随着事件的进一步发酵,早期通州幼儿园180个孩子服用优卡丹过敏事件再次被牵出。
2011年3月28日,北京媒体爆出通州新天地幼儿园的180个孩子在被统一安排服用2天优卡丹后出现过敏症状。一时之间,批评之声纷至沓来。按照方案书的陈述,“危机爆发第一天转载就将近200篇,3天以来转载量超过400篇,属于爆发范围大的危机。”
做空资本瞄准药业?
自优卡丹陷入舆论风波之后,优卡丹所属上市公司江西仁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仁和药业”)的股价下跌近5%,短短一周,市值蒸发10亿元。
而让外界更为关注的是,虽然舆论逐渐平息,但事件引起的资本市场的动荡却仍在继续。伴随着仁和药业的持续下跌,人们猜测,是不是做空资本瞄准了医药行业。
“对于任何一个信用存疑的市场,大规模的个股做空恐怕都不是什么好消息,做空标的被放在放大镜下,任何一个财务、管理瑕疵都不会被放过。”知名经济评论家叶檀分析道。
“做空的手法十分相似,一般是通过发布空头报告,推出事件新闻,做空股票,然后再低价买入归还证券达到获利的目的。”一位资深证券人士认为,“手法简单,但是对于缺乏信任的中国市场却十分有效。”
2012年年底的白酒塑化剂事件就是这一手法的最好例子,由于“塑化剂超标”的负面影响,在该负面消息带动下,包括贵州茅台、五粮液在内的整个白酒股的股价都出现了20%以上的跌幅。酒鬼酒更是连续4个跌停,股价6个交易日跌幅达41%。
高收益刺激了做空资本持续寻找下一个目标的动力。而近期中国医药业连续曝出优卡丹涉毒、云南白药含有毒物质等负面新闻,不禁令人联系到医药业是否也被做空阴谋所笼罩。
根据融资融券显示,仁和药业并不是融资融券标的物,因此不会成为做空医药行业的直接战场,但优卡丹的负面传闻却很可能成为做空资本做空医药行业而借题发挥的前兆。
而从其他医药类两融标的来看,做空资本确实存在潜伏的迹象。根据数据显示,上海医药、云南白药、浙江医药等多只个股在近两个月中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最显著的特征是从1月中旬起,这些标的物的融资余额出现了20%-30%的减少,而融券余额却在短期增长了近2倍。
本文标题:仁和优卡丹涉毒事件发酵 早期曾致儿童过敏
地址:http://www.08765.net/yunyu/home/930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