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安全一直是全民关注的焦点,而儿童群体的特殊性让消费者对儿童用药的选择慎之又慎。继2011年3月28日经历了“过敏门”后,近日,一起“优卡丹被曝损害儿童肝肾”的博文将仁和药业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瞬间引起各大媒体的关注,并纷纷对优卡丹的生产厂家——仁和药业进行讨伐,在担心药品对儿童的健康有影响的同时,讨伐龙头药企社会责任感的缺乏。
据了解,优卡丹的这一风波源于名为“那时花开的秋天1986”的网友的一条微博:“‘优卡丹’和‘好娃娃’小儿氨酚烷胺颗粒,已经被充分证明了对儿童的肝肾毒性,一岁内禁服,六岁内慎服……”
药品说明书修改通知去年已经下发
而经过笔者了解,这一引起恐慌的消息早在去年药监局就已经下发过通知。2012年5月,国家药监局通知,根据“盐酸金刚烷胺单方制剂”说明书中有儿童用药的规定,对含盐酸金刚烷胺的非处方药的说明书进行了修订,包括“优卡丹”、“好娃娃”等品牌,其原因为缺乏新生儿和1岁以下婴儿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数据被要求禁用。
笔者通过搜索引擎对当时的新闻进行查阅发现,当时的通知文件并没有引起媒体及社会的广泛关注,媒体的报道也寥寥无几。而说明书的修订内容,不只是媒体及普通消费者不清楚,甚至药店的工作人员都鲜见了解。这一点从现在社会听到这个消息的反应就可以得到充分的证实。
虽然该说明书修改涉及的药品远不止优卡丹一种,但或许是树大招风,优卡丹成了“损害儿童肝肾”的代表产品。在舆论纷纷讨伐优卡丹的时候,似乎忘记了药监发布的通知上所指的是一类药品,并非单独指优卡丹一个品牌。
最初发布微博信息或为误读?
为了证实“优卡丹”产品没有质量问题,其生产厂家的仁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于28日再次发布了《关于对“优卡丹”系列产品“小儿氨酚烷胺颗粒”涉及质量等相关问题的公告》,其中援引了江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13年1月27日发布的《“小儿氨酚烷胺颗粒‘优卡丹’相关事项的公告》,来说明“优卡丹”新修订的药品说明书已被该局批准,并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备案,该药品可正常销售和使用。但该公告显然没有对如潮的社会舆论起到缓解的作用。
而作为这起风波的最初制造者,被认证为北京市某二级医院儿科医生的名为“那时花开的秋天1986”的网友已经删除了被误认为“优卡丹有毒”的微博,并且直言没有想到这条微博会引起社会恐慌,并且特意发布了一条澄清微博:“就前日有关‘优卡丹’和‘好娃娃’一事做出如下声明:我在微博发帖只是提醒各位家长注意,在感冒高发季节给孩子服用药品之前要认真阅读药物说明书,之后再服药。没有质疑两个品牌的任何质量与药效问题,对社会造成的恐慌深表歉意,并已很快删帖更正,望公众不要曲解我的本意。”
该医生表示,“当时我只是想提醒孩子服用药物的时候注意禁忌,认真阅读药物说明书,只是说的有点激动,也没有想引起轰动。”
宋丹丹道歉谁该脸红?
在优卡丹事件发生后,代言人宋丹丹首先站出来道歉,在被网友们痛批为了钱不负责任的同时也得到了一些同情分,更有网友一言道出真谛——宋丹丹道歉,谁该脸红?
代言人以其自身的社会影响力为产品代言,让产品能够更容易被消费者接受。药品出现问题,作为代言人的宋丹丹确实无法推脱干系,而作为产品的生产企业的仁和药业仅发布声明强调自己的产品没有任何质量问题。而作为相关监管部门,除了修改说明书的说明之外,也并没有对之前此类药品的不良反应起到监督和告知的义务。
普通消费者对药品的了解自然不会很专业,哪些药品会有不良反应全靠相关部门的通知及媒体的报道。而在该事件中,首先是该类产品中所含的含盐酸金刚烷胺成分对儿童有副作用一事没有让消费者充分知晓;其次,该类药品的说明书对适用群体进行修改一事也没有传达到各药店,以至于到现在还有药店的工作人员对修改部分不了解,更无法传达到消费者耳中。
而但对于这些,又怎能将其推卸到一个代言人的身上了之呢?
涉及多种产品为何只有优卡丹“中枪”?
虽然所谓的“损害肝肾”的儿童药品不止优卡丹一种,但是通过媒体的报道,优卡丹明显成为了该类产品不良反应的代表。虽然药监及仁和药业都发布了声明,但是收效甚微。
该事件曝出后,宋丹丹作为优卡丹的代言人首先通过微博站出来道歉,其他相关产品的生产企业及代言人并无动作。道歉及发布声明是源于“心虚”还是其作为龙头企业对社会负责?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优卡丹能在众多涉及产品中“脱颖而出”,逼的代言人站出来道歉,广大的媒体无疑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媒体为了起到其应有的舆论作用,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就进行报道,其出发点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媒体在报道的时候是否应该为自己的传播行为负责?
近年来,媒体对新闻事件报道的真实性多次受到质疑,媒体对舆论的把控已越来越走向边缘化,特别是新兴的网络等新媒体。在这种现状下,如果媒体还是不经证实和思考就将所谓的“新闻事实”一股脑的报道出去,那么,新闻媒体将来的出路何在?
当然,“质疑”是媒体人应有的敏感,但是需要有一定的依据。在药监和最初的爆料人都站出来说明“损害肝肾”的是一类药品,并不单独指某一产品,为何“优卡丹”还会被舆论炒的沸沸扬扬?也许,各大媒体应该有所思考。
儿童用药缺口巨大药企惧产儿童用药
儿童用药是公认的缺乏,市场上流通的儿童专用药品屈指可数,面对如此庞大的儿童药品市场,为什么许多企业都不生产儿童药品呢?
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其身体发育情况决定其对药品的各项指标和要求都十分挑剔,而相关部门对儿童药品各项指标要求也十分严格,若要生产儿童药品,药企将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资金。
相对于较为宽松的成人药品,很多药企都选择了难度较小的后者,那么,屈指可数的儿童药品就显得更为“金贵”。
当然,我们不能因为市场上儿童药品缺乏就降低对产品的要求,“宁缺毋滥”一定是对药品的基本要求。
但是我们也不能因为社会诚信的缺乏、药品安全问题丛生就成为惊弓之鸟,凡是涉及安全问题的产品不查清楚事实就一棒子打死。如此一来,无疑打击了企业生产儿童药品的积极性,最终致使儿童用药更为缺乏,让国内儿童药品的研究的脚部放缓,如此,最终仍然是基层消费者无法获益。
地址:http://www.08765.net/yunyu/home/89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