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中旬,静安区一家月子会所多名幼儿感染轮状病毒一事引起公众对“月子会所”这一新兴事物的关注。媒体调查发现,对月子会所大量需求的背后,凸显出管理混乱、良莠不齐等种种问题。究竟谁来管、怎么管,成为许多委员们带到本届政协的话题。
委员高美琴:需尽快立法确定主管部门
政协委员高美琴已是第二年带来关于规范月子会所行业的提案。“月子会所没有主管部门,不像开家饭店,首先要通过资格认证。现在市场上对月子会所有需求了,也有人做了,就一哄而起。但我们的监管、管理没有跟上。”高美琴说,她曾走访卫生局,对方很无奈。因为母婴保健不是医疗机构,且涉及食品安全、家政等多方面,单一一个委办局难以包揽。高美琴说,上海现在需要尽快立法,并确定月子会所的主管部门。
而因为月子会所对应人群是刚生育完的母亲和新生的幼儿,对环境的敏感程度较高,在饮食、保健方面有特殊要求,这也需要有特殊技术的人来做,严格的培训、考试准入机制势在必行。高美琴说,对准妈妈的教育很重要,不要过于依赖月嫂、月子会所。否则哪里有需求,哪里就会开高价,现在月子会所、月嫂的高价位明显不值。
委员陈旭:可参照养老院管理模式
政协委员陈旭是一名医生,他的不少观点与高美琴委员相同。同时他建议,能否用管理养老院的方式对月子会所进行管理。
陈旭委员告诉新民网记者,当今社会,家长对小朋友的投入很大,月子会所之类的行业应运而生,但管理却并不规范。月子会所护理对象一部分是孕妇,一部分是新生儿,亦涉及妇幼保健方面。而月子会所打着家庭护理的幌子,申请工商执照,并无提供医疗行为或者邀请医疗会诊的资格,理论上很多部门都能管理,但没有明确职责,反而造成监管的空白。
陈旭委员介绍,其实养老机构和月子会所很类似,只是照顾的人群不同而已。“养老院同样涉及保健护理、提供膳食。养老院的监管模式已较为成熟,建议可以‘移植’到月子会所。”
确立监管主体,严禁非法医疗,健全准入标准并加强舆论引导。陈旭委员认为,不应夸大月子护理的作用,主流媒体应科学正确地宣传妇幼保健知识。同时,月子会所的价格也偏高,收费高和服务好之间,并不能划上等号。
政府回应:必须尽快建立管理制度
在昨天(1月29日)举行的市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现场咨询会上,姚俭建委员分别就月子会所谁来管理的问题找到卫生、工商等部门,最终没有定论。而在当天下午的市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专题会议上,姚俭建委员再次发言。
会上,副市长姜平表示,已经注意到媒体有关月子会所的报道,近期也与工商部门做了沟通。姜平说,政府必须尽快建立相关管理制度。
姜平说:“新兴行业发展之初,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监管盲区。如何对新生业态进行管理?在我们还没有看准新生业态前,不要阻止它发展。一旦看准后,在支持的前提下,必须加强监管。”
地址:http://www.08765.net/yunyu/home/89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