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育之家_孕育妈妈最喜爱的网站
按历程查看->
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中国妈妈网 > 推荐阅读 > 正文
怎样对孩子说“不”?
2013-02-01 12:05:47 来源:www.yunyuhome.com

能否对1岁左右婴儿说“不”?

    德国儿童教育专家通过l项最新专题研究证实,1个母亲平均每25分钟就会对她的在床上已学会爬行的婴儿发出1次“不可以……”的警告(如:不可以爬到床沿,不可以爬得太快,不可以把脑袋伸进护床栏等等),而对其刚刚学步的孩子,警告则更为频繁,平均每9分钟就发出一次。至于在孩子已完全能够独自行走的1周岁半之后,警告语更可能达到每6分钟就有1次。那么,发出这类近似于粗暴的命令对如此年幼的孩子是否合适呢?德国专家认为,12个月大以内的婴幼儿适宜从母亲那边获得较多的正面回应,不妨少用“不可以”或“不要”,而用“请注意”或“小心”等较为正面、语气也更为和缓的“提示语”(如:“宝宝小心呀,滚下床去会很疼痛的呀”)。而18个月大之后的孩子则完全应当获得较多的包含有教导与指引意义的反面回应,“不可以”之类的警告不仅有助于保障孩子的安全,而且还有助于孩子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其中也包括社会环境。

    专家们提出:诸如“不可以”之类的警告尽管听起来不顺耳,因而可能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引发挫折感、羞愧感等负面情绪,但是在孩子社会化的过程中,这些负面感觉也未必是绝对不好的,因为人的一生迟早都会遭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如意甚至不幸事。关键是,家长要学会种种方法,使得这些负面感觉在孩子心中不要存留太久,即努力使孩子尽快恢复到正常、平静的心态。

     怎样对孩子说“不”?

    以下就是舒尔教授向家长们介绍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成功例子:

    一天,两岁的小吉茨正在房间里转悠时,突然在墙角发现了一样他觉得“非常好玩”的物品——那是一个形状活像洋娃娃小脑袋的怪东西,上面有个红色的小眼睛在闪烁,还梳着好多细长的小辫子。这究竟是什么玩意呢?想着想着,小吉茨的手就不由自主地伸了过去,因为他很想知道,那些小辫子有没有洋娃娃的小辫子那么光滑、柔软。在一旁的母亲发现了孩子面临的危险,一个箭步奔上前去拉回了他的小手,并告诫道,“吉茨,这是电源插座,是专门用来接通电器与电源的。碰上它可危险了,不过你还小,可能还不能明白什么是触电——就像小白兔遇上了大老虎,可是会丢掉小小性命的!”接着母亲又柔声解释说,“那只红眼睛就像十字路口的红灯一样,发出的警告的意思是:可千万别挨上我!”最后母亲还告慰说,“等你长大了,自然可以为它梳理更多小辫子的,但现在不行,因为你还小,你还得等上一些时间。不过光是看看它不动手还是很安全的。”最后,母亲便带着孩子仔细地“端详”着这只“电老虎”,看它的红眼睛是如何闪烁明灭,小辫子是如何梳理得如此整齐的。就这样,孩子在短短的几分钟时间内,就经历了兴奋(开心地发现了一件“新怪物”),沮丧(听到母亲“不可以”的警告),羞愧(因为自己差点闯了祸),宽慰(待长大后可以挨近它),最后再回到安定(光看它不动手还是安全的)种种情绪变化。

     怎样帮助发脾气的婴儿?

    发脾气是一种愤怒和挫折的混合产物,当这些感情变得太强烈以至于不能忍受时,孩子只有用一种剧烈的方式来发泄它们。对于一个正在发脾气的孩子,如果能够拉着他到某个安静的地方去,在那里抱着孩子直到他平静下来,这样做无论对孩子还是父母都是有帮助的。然后你可以开始想办法弄清楚是什么事情使得他发脾气。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发脾气是成长过程的一部分,必须设法挨过去。如果孩子经常发脾气,那么父母要问问自己,是不是对孩子的限制太多了,或者对孩子的行为要求的标准太高了。如果一个孩子得到太多的自由而没有一种知道父母在必要时会加以限制的安全感,他可能感到有压力,在成长过程中要被迫处理超出自己能力之外的事情。

本文标题:怎样对孩子说“不”?

地址:http://www.08765.net/yunyu/home/76128.html

联系编辑: 雯雯    邮箱: wszsl321@126.com    QQ: 84029846   客服   友链: 84029846   友情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