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班的烦恼 去上亲子班,对很多妈妈和宝宝来说,都是第一次参与一种集体活动,妈妈有些困惑是难免的。还好,我们有专家来提供帮助。文/晏红(中国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
在上亲子班之前,你认为有很多孩子一起玩肯定是十分美好的。可是,如今在这个大集体中,你却遇到了很多困惑,这是为什么?把心情放轻松一点,他正在经历这个年龄时期特有的阶段。 麻烦一:姣姣只要一到亲子班,就到处摸,到处看。我想让她参与活动,但她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也不听我的,更不听老师的。 专家解析 “以自我为中心”是2岁左右孩子的思维特征。他们只知道自己的感觉与需求,不理解也无法顾及别人的感觉与要求,所以他们不容易与别人合作、轮流或者分享。 专家出招 1、满足孩子的好奇心理,不要强迫他马上参加活动。在安全的情况下,父母满足他看看这儿,摸摸那儿的心理需求,让他喜欢这个“教室”或“课堂”,以后他就渐渐地开始关注和参加活动了。 2、保持平静心态,不要对他的行为大惊小怪,更不能发脾气。如果孩子实在闹得厉害,就带他离开现场,因为转移注意力对年龄小的孩子比较有效,尽量避免与他发生正面冲突。 麻烦二:点点今天玩塑料水果,正玩得高兴的时候,被朵朵一把给抢了过去,他委屈得“哇”地哭了出来,我连忙安慰点点,但是他越哭越厉害,我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专家解析 2岁左右的孩子还没有“友谊”的概念,玩具比朋友重要,他们即使交朋友,也是因为喜欢对方手里的玩具,这种以玩具为中心的价值观,导致孩子之间经常因为抢夺玩具而发生战争,又因为共享玩具而走向和平。 专家出招 1、给几个1~2岁的孩子提供数量足够的玩具。这个年龄的孩子对玩具总是见异思迁,不能较长时间玩自己的玩具,还总觉得别人手里的玩具更好,所以不能指望这么小的孩子能好好地分享一个玩具,尽量提供多一些的玩具,减少因争夺玩具而引发冲突的机会。 2、培养孩子用语言表达需求。1~2岁的孩子宝常常用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所以“进攻”的孩子可能用手抢,“反攻”的孩子可能用脚踢、用嘴咬,父母要阻止孩子的这种交往方式,帮助和引导他们说出自己想要做的事情,逐渐学会与小朋友商量分享玩具。 麻烦三:乐乐干什么都跟在别人屁股后面学。看别人玩拼图,他就帮着拼,还没拼两个,他又去小厨房帮忙“做饭”,做了几次,看大人在讲故事,又坐在旁边听起故事来。 专家解析 1~2岁的孩子独自游戏的水平还不高,玩玩具的花样也不够丰富,所以他们时常转换游戏和玩具,他们最感兴趣的是亲子游戏和模仿游戏,把爸爸妈妈当作自己最好的“玩具”,乐此不疲地模仿他们的行为和动作。 专家出招 1、满足孩子的亲子游戏需要。1~2岁的孩子最适合玩亲子游戏,家长不要买了玩具就给孩子不管了,还要陪孩子一起玩,让他在大人的带领下体验和领会玩具的多种玩法,为他以后独自游戏水平的提高打基础。 2、接纳孩子把玩生活用品的愿望。像厨房里的锅碗瓢盆,成人经常操作它们,孩子发现这些用品的本领真大,能在妈妈的手中干这干那,况且他特别喜欢模仿妈妈,于是家里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生活用品都强烈地吸引着孩子的好奇心,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与孩子一起把玩生活用品是有益的。 提出来的话:过去,他自己和自己玩,现在,他要面对那么多小朋友。过去,他的世界只有几个人,现在,他的周围一下子出现了这么多跟他一样大的孩子,所以,要给孩子时间让他来适应这些改变。
本文标题:上亲子班的N种烦恼
地址:http://www.08765.net/yunyu/home/76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