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最需要爸爸付出的不是钱,而是时间,是实实在在的陪伴。 本期关注
家庭教育中的父亲缺位之成因、后果和改善之建议
“每天晚上加班到九十点钟,周末还被老板喊去赶进度,有点休息时间用来调节一下自己也有错?”“做老板更累,公司事务、客户应酬,一个也少不了。我图什么?还不是为老婆孩子生活得更好一点?”周杰伦应该给深圳的爸爸们写首《爸爸很忙》,他们忙着工作忙着赚钱,就是不忙着陪孩子。有人一周跟孩子相处的时间不超过 一小时,有人孩子出生六个月没给换过一次尿布,爸爸在亲子教育中的缺位应该成为深圳的第十一大景观。
当然,爸爸缺席亲子教育不仅是 深圳的奇观,也是全中国的普遍现象,爸爸们总是想当然地把妈妈排到养育孩子的第一顺位,乐得以“隐形爸爸”自居。可亲子专家说了,父亲所承载的特殊教育元 素缺位,不仅造成亲子关系淡漠,孩童性格可能产生扭曲,更可能造成精神疾病的几率加大。
隐形爸爸造就成群的“假性单亲妈妈”
家住福田的陈冰(化名)已经做了三年的全职太太,她每天都在为“米宝”忙碌,“米宝”是她两岁半的儿子。陈冰的丈夫开一家公司,早出晚归,周末也常被应酬填满,一周跟老婆孩子相处的时间以小时计算。
“早上8点出门,从没正点回过家,早的话七八点,晚的话就没谱了。”每天的早饭时间是这一家人难得的团聚时刻,“他总是嫌孩子吵,匆匆吃完走人,如果哪天回来 得早,心情好就抱两下儿子,大多数时候都喊累,瘫在沙发上喝茶看电视,儿子叫也不理,电话却接个不停。”除了睡觉,陈冰就是一部照顾儿子的专职机器,“孩 子的爸爸只要按时寄钱回来,在与不在似乎都没多大区别”。
对丈夫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缺位的不满并非陈冰所独有,“你到深圳任何一个早 教中心都会发现,80%以上的孩子由妈妈、姥姥甚至保姆带着上课,根本见不到爸爸的影子”。王颖为丈夫“甩手掌柜”似的作风已经发过几次脾气,痛诉男人在 亲子教育中的不作为是她和早教中心的妈妈们聚会时最能引起共鸣的话题“没有之一”。
早教专家小巫的新西兰老公曾问过小巫一个问题: 怎么你的朋友都是单亲妈妈?这个新西兰人的困惑源于每次聚会只见到小巫那些带着孩子的女性朋友们,就是不见孩子的爸爸。“中国父亲在亲子教育里的缺位,富 裕阶层尤其明显,最高级的别墅都给了保姆、狗、孩子、司机和园丁住,爸爸做了空中飞人。”
据深圳收费昂贵的英皇幼儿园的家长透露,该园曾经组织过亲子表演,妈妈们的舞蹈表演是货真价实的妈妈,而需要爸爸们参与的“大刀舞”,爸爸们没有空,只能派司机、公司员工来顶替。
不仅富裕阶层,即便普通家庭里,爸爸们同样乐于充当不闻不问的隐形角色,将照管孩子理所当然地看作“女人的事”。园岭小学副校长李志萍对此体会深刻:“学校里从来都是妈妈来得多,跟老师联系的也多是妈妈。”
晓雨生下宝宝的六个月里,老公没给孩子换过一次尿布、洗过一次澡,最具深度的参与方式就是老婆在孩子换尿布时,偶尔递过湿纸巾。
朱灿的老公更属于万事不关心的典型,失业在家半年,每天泡网打《魔兽世界》,套上耳机隔绝女儿的啼哭,好歹有两天因游戏服务器维护闲了下来,也是凭心情逗孩子玩,全然不顾孩子是不是刚刚睡下,有没有足够体力折腾,高兴了过去哄哄,孩子哭了立马闪人。
一项调查显示,近两成的现代爸爸,每天陪伴孩子的时间少于一小时;四成爸爸自认亲子相处时间不够。而过半数的妈妈,抱怨丈夫和孩子相处时间太短。
有 感于中国爸爸在亲子角色上的缺位,作家陈安仪创造了“假性单亲妈妈”这一概念,却无意中给隐形爸爸下了形象定义。“老公工作很忙、很晚回家、一天跟孩子说 不到两句话,或是根本早出晚归、见不到孩子的面。运气好一点的,老公还有个星期天会待在家里,但所做的事情也只限于吃饭、睡觉、看电视、玩电脑,通常两只 眼睛都不会摆在孩子或孩子的妈身上。运气差一点的,连假日也要去加班、应酬。一年工作360天,跟同事相处、聊天的时间,都远远超过家里的老婆、小孩。”
陈安仪说,比起真正的单亲妈妈,“假性单亲妈妈”唯一的差别,只是在晚上有个人睡在旁边,家里的账单有人支付,还有,会有个人三不五时打电话回来说“我今天晚上不回来吃饭。”
本文标题:隐形爸爸造就成群的“假性单亲妈妈”
地址:http://www.08765.net/yunyu/home/75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