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席家长会的,清一色是妈妈;听育儿报告的,大多是妈妈;节假日带孩子出游的,也多是妈妈;送孩子补课充电,更是妈妈打头阵……曾几何时,大家认知中的“慈母严父”变成了“慈父严母”,“父亲”角色似乎在家庭教育中淡化。父爱的缺失会给孩子的成长造成怎样的影响?3月22日晚,南国早报第12期公益家长沙龙在学优教育举行,特邀专家唐小珺和李祖枢,和大家分享了如何做一个称职父亲的方法。
不少父亲当起“甩手掌柜” 对于6岁的甜甜而言,爸爸就像家里的“隐形人”:由于应酬多,爸爸晚上回到家时,她已经睡着了;早上她醒来时,爸爸已经出去工作了。连续几天或一周都见不到爸爸,几乎成了家常便饭。久而久之,甜甜对爸爸有一种说不出的疏离和排斥。直至有一次,甜甜推开正想拥抱她的父亲,甜甜爸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和甜甜爸有些不一样,不少父亲在孩子的教育中,却出现了另一种间接的“隐形”。“老好人都让他做了,我在孩子心目中就是母老虎。”报名沙龙活动时,黄女士告诉记者,她女儿5岁,丈夫认为孩子长大点再教育,所以一出差回来就带着女儿到处玩,讨女儿开心。“可孩子学习习惯、性格培养总要有人来管。管得多了,我在孩子心目中就变成母老虎了”。 尽管当天沙龙活动现场,较以往出现了多一些的男性家长,但记者在对现场20多名家长作调查发现,有近三成的家庭,父亲因“工作太忙”或认为“教育孩子是母亲的事”等原因,基本不参与孩子教育;而在父母共同参与教育的家庭中,又有七成家庭以母亲教育为主,父亲只是辅助角色。 这一现象在很多学校的家长会也得到印证。南宁市西乡塘区某小学一位五年级的班主任告诉记者,每次一开家长会,放眼望去,班上几乎全是母亲,只有少数几个是父亲来开家长会的,“开完会后围住老师交流的大多是母亲,多数父亲开完家长会就走,很少主动跟老师沟通”。
孩子“断奶”,父亲作用关键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亲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南宁12315青少年维权中心心理老师唐小珺认为,母亲提供给孩子的,更多的是温情和舒适感;而父亲则提供力量、支持与依靠,所以父亲对孩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品格培养、智力发展以及自立、勇敢等性格的确立上。 唐小珺说,父爱能使孩子性别角色正常发展,有了父亲的影响和家庭教育参与,男孩和女孩的性别角色发展才会正常。 “孩子在精神‘断奶’时,父亲的作用非常关键。”唐小珺认为,女孩在学龄期需要解脱与母亲的情感纽带,从成年男性身上获得爱与接纳,获得与异性相处和沟通的技巧;而男孩也需要逐渐从父亲身上获得生命的价值感与使命感,获得生活的智慧与自律的技巧。 而且,父亲能够帮助孩子养成良好品质,通过与孩子的交流和接触,父亲的男性性格能够使孩子从小形成独立、勇敢、坚强、敢于冒险、大方等积极个性品质,这些都是孩子成长中最宝贵的品质。 因此,我国2010年发布的首部《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中,提出“教育孩子过程中父亲角色要回归”,指出父亲在儿童成长各阶段都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所表现出的权威性、责任感、社会化等是母亲无法给予的。社会上的一些男孩女性化、网络沉溺等现象都是父爱缺失的重要表现。
父亲角色缺失影响孩子成长 现年35岁的吴女士在与同事、朋友等人际关系上都处理得很好,可唯独不懂如何处理与丈夫的亲密关系,导致两次婚姻均以失败告终。心理咨询师在和她交流后找到了问题根源:这一成人问题,其实是童年问题的延续。原来,吴女士从小和父亲的关系很冷淡,这成为她后来不懂得和异性处理关系的根源所在。 借用吴女士的案例,唐小珺向大家介绍了父爱缺失带来的影响。唐小珺认为,父爱的缺失,对男孩、女孩的影响都不小。男孩子会少了一种榜样的力量,无法从父亲身上学到宽容、阳刚、坚毅等品质;女孩子会因为缺少父亲的陪伴变得内向、任性,有些还会影响今后的婚恋。 “父爱的缺失,它破坏了正常的家庭结构和关系。”广西社会心理学会心理咨询与技术培训中心副主任李祖枢认为,有些家庭在有了孩子后,因为母亲把太多的注意力放到孩子身上,使夫妻关系逐渐趋于平淡,这种情形使得家庭的“三角形”遭到破坏,对家庭结构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父亲在不同时期有不同任务 李祖枢说,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亲应担负的任务有所不用。婴儿期,父亲应该多抱抱孩子,和他们建立感情;幼儿期,孩子处于性别角色认同阶段,父亲对孩子性别意识的形成比母亲更重要,这也是父亲与孩子增强亲子关系最好的时期;儿童期,给孩子树立榜样,遵守交通规则、对家庭负责、努力工作等,让孩子从小就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男人,让子女从中获得安全感。 “父亲应该有质量地陪陪孩子。”唐小珺说,有些父亲虽一直陪在孩子左右,但回家只管自己看电视或报纸。其实,父亲应主动与孩子沟通交流感情,多陪孩子参加一些社交活动、体育活动,比如带儿子打篮球、踢足球,带女儿去公园体验互动游戏等,尽量坚持每天抽时间与孩子一起吃饭、一起玩耍、一起生活。 在单亲或者分居的状况下,孩子会缺乏父亲的教育,这时该怎么办?唐小珺认为,孩子对男性的学习,并非一定要来自父亲,母亲可以尝试为孩子寻找“替代玩伴”,如经常找舅舅等男性亲友陪伴孩子,体会男性的阳刚、勇敢、坚强、果断,有利于孩子“刚性”性格的形成。
本文标题:教育孩子 父亲不能当“隐形人”
地址:http://www.08765.net/yunyu/home/75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