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反应时适当“饿一饿”
2013-01-29 09:53:12 来源:
近日,一线大牌化妆品集体涨价的新闻让很多爱美女士又要为自己的“面子”问题多掏腰包,一些消费者表示,即便涨价也要为肌肤安全多花银子。不过,高价化妆品并不意味着绝对安全。和药品一样,化妆品也存在不良反应,需要警惕。
不良反应确认难度高
“只知道药物有不良反应,化妆品也有不良反应?”在听到“化妆品不良反应”这一名词时,很多人会做出这样的反应。
事实上,自上世纪90年代起,卫生部就开始指定哨点医院对化妆品不良反应进行监测,旨在明确并公布易致敏物质、多发人群、发病种类等信息,推动企业改进产品配方,并为消费者预防不良反应提供依据。
不过,近日记者采访了部分三甲医院皮肤科医生,得到的回复却是“哨点医院对化妆品不良反应的监测结果并不理想,甚至有些形同虚设”。
台湾美容医学会常务理事暨教育长、台北医学大学医科校友会理事宋奉宜医师表示,台湾药害基金会也有个“化妆品不良反应委员会”之类的组织,然而,即便身为其中的委员,他觉得传统的化妆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基本上是条死胡同。
宋奉宜表示,化妆品不良反应和药品不良反应相比,难度高很多——首先是“致敏物质”的确认很难。所谓致敏成分究竟因为浓度还是因为本质,而且很难确认哪个成分出了问题。加上化妆品成分如此复杂,而且一次都混用三到五种(又是洗面奶,还有化妆水、乳液与防晒乳),加上现实的储存、使用、操作等环节,因此很难实现真正的监控。
防不良反应不能全靠测试
为了避免对化妆品的过...
本文标题:不良反应时适当“饿一饿”
地址:http://www.08765.net/yunyu/home/54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