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教育部近日下发通知,决定今年在上海开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试点,并把发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列入当地教育发展总体规划,与幼儿园布局规划和建设相衔接。对这项听起来非常关心幼儿教育的政策,坊间的褒贬不一。
按照教育部门的说法,“0-3岁是人的脑部发育‘黄金期’”,婴幼儿早期教育主要促进婴幼儿在健康、情绪与社会性、语言、智力等方面的协调发展。在这方面,未来的试点工作将坚持公益性、普惠性原则,探索建立公共财政支持、社会参与、家长合理分担成本的早期教育成本分担机制。
但质疑者认为,孩子上学之前的人生阶段是人一生中最无忧虑的时光,应当放手让他们去玩,过早开展“教育”,可能伤害孩子的学习兴趣、思维发展、创新才能,不利于孩子成长。因此,教育部的做法也许出发点是好的,但最终可能贻害无穷。
就我对中国过去教育实践的长期观察,我认为,此番教育部的婴幼儿早教的确值得打一个问号,如果继续按照过去的模式行事,这项政策很可能变成一场灾难。
首先,中国教育问题,尤其是大学前的教育,已经沦为一场人人参与、家家耗力、全社会疯狂的非理性竞争。为了使学生在高考独木桥上争得一个难得的过河机会,对孩子的教育和管束,已几近魔鬼式训练,湖北黄冈中学和北京的人大附中多年来所实施的应试教育,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仔细分析原因,中国的基础教育,已经彻底异化为考试竞赛,而不是真正为培养人才打基础。如果将3岁以下婴幼儿再拉进这个教育体系,那么,这些婴幼儿将无法逃脱过早被灌输填鸭的灾难。
其次,不管政府倡导的教育形式或内容是什么,在升学考试指挥棒的驱赶下,这些格式教育形式,最终都沦为了应试教育的附庸。这个问题,最典型的就是“奥数”——这个本来让人去感受数学乐趣、培养数学思维的准游戏,居然成了中小学生的梦靥。奥数如是,谁能不保证将来的婴幼儿早期教育不会同样如此?
第三,由政府部门直接接入甚至投资支持的婴幼儿早教,一方面势必使早教机构如雨后春笋涌现,继而使早教概念化、程式化、应试化,另一方面,有关教育机构基于营利冲动,也必然在开展竞争的同时,把考试和升学作为重要的招揽生源手段,最终驱赶那些3岁以下的婴儿及其家长聚集到考试指挥棒下。
第四,由政府直接介入婴幼儿早教,势必在机构设置、师资管理、收费监督、投资回报等各类事务方面增加教育部门的审批权,而从现在的态势来看,多数家庭的独生子女现状,使得家长愿意在孩子身上花很多钱,哪怕明知是不必要的钱,只要有人在花,其他人就会跟风。这样一来,政府就会早教方面开发出一个巨大的利益蛋糕,到一定时候,政府、教育机构和有关投资者都会成为这个利益链中的共享者,吃亏的则是家长和孩子。
笔者无意否认教育部对婴幼儿早教工作的重视是善意的出发点,因为我们必须承认,适度的、符合人的发展规律的早期教育,有利于孩子的成长。但这种早教,一是必须和升学与考试脱钩,二是不能强制或者诱惑,三是必须坚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原则。而一旦权力部门介入,这些原则和理念就会遭到重大冲击甚至被摒弃。所以,我不赞同教育部门直接介入这项工作,而是应该继续让各家庭自行决定和实施。
过去数十年来,中国教育最大的失败,一是越来越依赖于考试指挥棒的调节,二是使培养人的工作变成了培养考试机器的过程,三是严重违反人的发展规律,普遍存在拔苗助长、赶鸭子上架等现象,四是政治说教严重,虚伪之风盛行的假道学教育扭曲了很多人的心灵。所幸的是,我们还有幼儿园前期的婴幼儿,还保留着不受教育行政权力影响的净土。我衷心希望教育部识时务,别再管得太多,把伸向婴儿襁褓里的手赶紧收回来。
本文标题:婴幼儿早教恐成一场灾难
地址:http://www.08765.net/yunyu/home/53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