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儿童剧团抢滩杭州市场
前景诱人,但尚属培育期
业内呼吁:请给儿童剧市场多一些呵护
儿童剧——这朵文化产业中的奇花,正在吸引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尽管受多重因素影响,目前杭州的儿童剧市场仍处在培育阶段,全国的儿童剧市场也正在洗牌,但心怀儿童剧理想的人们,依然在孜孜不倦地用心栽培和浇灌这朵小花,期待它早日绽放应有的光彩。
儿童剧在国外很火
星梦工坊的负责人黄勤,出生于浙江金华,18岁到日本留学。在日本,她发现观赏儿童剧已成为大家的习惯。
留学回来后,黄勤曾在上海从事媒体行业。随后在中欧商学院的学习过程中,她发现英国曼彻斯特的父母,每周都会带子女进剧院看儿童戏剧。在西方发达国家,儿童戏剧属于小朋友上小学前培养个性最主要的形式,是儿童文化一个很重要的主体。
未在中欧商学院毕业前,黄勤曾打算将国外一个游乐园品牌引进国内。但与儿童剧相比,从事儿童剧事业的意义更大,尤其那时她又做了妈妈,她越发觉得儿童剧在国内的市场空白太大。
怀着让每位小朋友上小学前,至少可以进剧院看一场正规儿童剧的梦想,黄勤放弃了外企诱人的高薪职位,投身儿童剧市场。
“中国目前拥有3.8亿儿童,但目前国内的儿童剧对孩子来说,的确是杯水车薪。儿童剧是感官结合的音乐舞美艺术体验,能让小朋友在台上台下的互动环节中获得参与感,同时通过更好地体会故事情节进而潜移默化地领悟教育,也是一种最佳的亲子活动。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孩子的精神文化需求只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强烈。”
借“喜羊羊”试水杭州市场
为壮大儿童剧这朵小花,黄勤和她的团队走上了四处奔波的道路,为全国的孩子送去一道道儿童剧的“美餐”。
“在广西,我们已经演了八九十场,每场的上座率在八成以上。现在我们的口号就是带孩子去吃一个肯德基套餐,还不如带小孩子去看一部儿童剧。”黄勤说。
公司的发展势头越来越好,今年4月,黄勤和身边的亲友,一起投资成立了杭州盼达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承接所有中国星梦工坊在杭州的舞台剧演出,并从今年6月起,每月在红星剧院为儿童献上一场原创经典儿童剧。
与此同时,她还花重金接下了广东原创动力文化推出的舞台人偶剧《喜羊羊与灰太狼之小灰灰的心愿》,计划11月18日在杭州红星剧院首演。
“原版”,加上首次采用中国传统皮影剧与高科技多媒体的结合,打造出一个堪称4D的“感官盛宴”,这次引进对她和公司而言,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我为何引进家喻户晓的喜羊羊,因为我想知道杭州市场到底怎么样。之前我推了自己原创的儿童剧,虽然上座率不错,但和有的城市相比接受度不是特别高。像我们目前在北京演《白雪公主》,连站票都卖掉了。这次我希望用喜羊羊来论证,杭州人自愿掏钱买票进剧院的消费行为有多强。”她介绍。
低票价背后的盈利困局
目前,杭州观众对喜羊羊买不买账,尚未有最终结果,但记者发现,和喜羊羊的票价不同,在杭州上演的儿童剧,票价大多低至几十元,业内价格战打得非常厉害。例如,一场时长90分钟的精彩人偶剧《功夫熊猫》,票价仅50元/张,而一堂长达45分钟的早教课也要收费127元。如此低的票价,对应高质量的演出水准,对企业而言,盈利情况究竟如何?
根据行业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儿童剧市场中能够实现盈利的剧院(团)最多只有20%,剩下的80%多处于亏损状态。
杭州胜利剧院主打儿童剧和戏曲演出,总经理沈振天告诉记者,现在来杭州演儿童剧只能持平,甚至要略亏。
与胜利剧院合作创立“嘟嘟童话王国”至今,上海奋盈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进入杭州驻场演出已有两年光景。谈及在杭演儿童剧,公司经理石磊坦言:“根据目前的成本和票价,做下来非常不容易。如果票价平均按48元,座位按700个算,全部卖完一共3万多元,减去演员成本、住宿费、道具费、路途费等,其实卖光都没什么利润,还要支付印刷、票务系统等费用。”
“不过,我们公司不可能不盈利,但盈利方式不一定放在儿童剧演出上,可以做一些线下活动。例如,与全国部分的城市广场合作,以此盈利来支撑儿童剧的运营。”
对于票价为何这么低,他解释:“一是出于让更多小朋友能来剧院观看演出,二是出现了团购这一全新的销售渠道,有很多儿童剧演出票在团购网上出售。此外,现在的家长越来越理性,我们考虑到一个长期原因,希望能长期为杭州的小朋友服务,所以票价压得很低。”
观剧氛围有待建立
在现实操作中,黄勤发现,与北京、上海儿童剧的火爆市场相比,杭州尚未形成观看儿童剧的浓厚氛围,才是最关键的问题。
“杭州的演出市场刚兴起,父母尚未形成周末陪孩子去看儿童剧的习惯和意识。即便杭州人的消费力相当不错,但很少有年轻父母想到通过儿童剧去培养小朋友的个性,开发他们的音乐、美感等艺术细胞。”
浙江话剧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燕琳也告诉记者,尽管杭州人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增强,但一些家长较为现实,只对孩子的课业教育非常重视。
沈振天说,每一个儿童剧团的操作模式都会有所不同,但碰到同一个现象——都觉得今年没去年好。“原因是多方面的,现在有几个剧院同时在演儿童剧,演出场次多了,观众对剧目的选择余地大了,客户有所分流。”
“此外,优秀的、能够吸引人的剧目还是偏少。优秀剧目还靠宣传,还有很多剧目在宣传上没跟上,因为宣传成本太高。”他分析。
泥沙俱下后的儿童剧市场
有人说,一个孩子在童年时期至少要看10部儿童剧,中国有这么多儿童,从理论上说,市场需求的绝对值非常大,但现实中真正主动购票走进剧场的观众并不多,还和以前儿童剧市场的变迁有关。
石磊介绍,儿童剧面市初期,市场效果非常好。但到了2009年、2010年,儿童剧市场便开始走下坡。“有太多人看中这块蛋糕,然后以低成本的方式去演出,市场比较混乱。很多家长会觉得,就这么一个简单的演出,闹一闹就结束了,儿童剧有些变味了,进而离开了这个市场。”
“经过这两年儿童剧市场的洗礼,越来越多的家长懂得区分一部儿童剧的优劣,并越来越关注好的演出。市场已经在进行洗牌了,只有你做出好的东西,别人才会认可。”
看着这些年儿童剧市场的跌宕起伏,沈振天表示自己依然看好这一市场,并在项目运作上考虑如何来降低儿童剧团的演出成本。“儿童剧的意义很大,今天的孩子其实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艺术,需要儿童剧。市场还是有潜力的,无非就是有多种原因,可能给大家造成了目前这种问题,但问题是暂时性的。”
破解吸引观众的“密码”
在浙江,隶属浙江话剧团的浙江儿童艺术剧团算是省内最专业的儿童剧团了,自转企改制后,浙江儿艺也走上了新的发展道路。
负责浙江儿艺的吴燕琳坦言:“改制后,对我们来说压力与机遇并存。艺术创作的形式会更多,演出的合作形式也会更加丰富,舞台是更大了。个人觉得,儿童剧做品牌是非常重要的。品牌化道路,未必会立竿见影见效,但你必须坚持下去。有的坚持不住就不做品牌了,做纯粹的娱乐化的商演。以后不管怎样,我们自己要有一种忧患意识,锻炼自己‘下海游泳’的能力,一定要把它游好。”
与浙江儿艺不同,直面市场挑战的民营儿童剧团,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不得不对未来做更多探索。
石磊介绍,公司除了会继续创作一些好剧目,力争在剧目的编排、制作等方面有较大改观外,还会让家长看得比较过瘾,不能把家长晾在一边;其次,在创作上,会更注重对孩子的教育,如教孩子学会分辨是非善恶;此外,还与“淘米网”合作,针对它们在网络上喜闻乐见的动漫形象制作一些儿童剧:“在上海会有幼儿园每年包场让小朋友看儿童剧,希望杭州的教育部门也可以支持幼儿园,让更多的小朋友来剧院观看演出。”
最近忙着做来年方案的黄勤也告诉记者,一方面她打算推出2013年杭州儿童戏剧年卡,让孩子在一年中可方便地看到十部截然不同的儿童剧;另外,她希望增加新元素,如在剧院给小朋友开生日会,或让小朋友在剧里客串角色。“我们正在找各个企业,联系年底的企业年会演出。”
“儿童剧是给予孩子的艺术,是关系未来的艺术,但现在尚处于发展与普及的初级阶段,这株幼苗还有赖于职能部门、演艺界、教育界以及社会有识之士的共同呵护和精心扶植,以期健康有序地发展,走向真正的繁荣。”
地址:http://www.08765.net/yunyu/home/49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