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育之家_孕育妈妈最喜爱的网站
按历程查看->
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中国妈妈网 > 推荐阅读 > 正文
一孕即假之风愈演愈烈 产假制度该改革了吗?
2012-11-04 03:26:34 来源:

  早在怀孕之前,昆明姑娘陈洁就已经打定主意,如果怀上孩子,就马上向单位请假在家休养,安心待产。不仅是她,全家人都坚信,要想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早早回家安胎是雷打不动的事。

  尽管按照《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的规定,陈洁所在的事业单位只能给予她15天的产前假期,但陈洁的老公还是想尽办法托人在医院开到了病假证明,以“病休”为由为陈洁请到了长假。

  抱着和陈洁同样想法的女性并不少见。在当下的中国,越演越烈的安胎之风正冲击着现行产假制度,在某种程度上也加剧了用工单位对女职工的歧视。

  安逸的请假“安胎”生活

  刚查出有两个月身孕,陈洁就开始为这十月怀胎开始了精心准备,包括她的老公、婆婆也一切以有益于她安胎为重。

  城市里没有打鸣报晓的公鸡,专程从乡下赶来照顾怀孕儿媳的陈洁婆婆接连几天总是睡过头,这让她自责了好几天,为此专门嘱咐儿子买了个闹钟给她。

  清晨6:00,昆明街头薄雾缭绕,连打扫卫生的环卫工也少见,婆婆却已经揣着新办的公交卡出了门。她听小区门卫大爷说,买菜最好去新闻路的篆新农贸市场,肉菜新鲜又实惠。哪怕从儿子所住的小区乘公交车到篆新农贸市场要坐七八个站,但为了陈洁肚子里的宝宝好,她对此一点也不在意。

  为了能让在早上9点散完步的陈洁一回到家就吃上营养早餐,婆婆必须在7点半之前赶回家。早餐一般是各种高汤,虽然婆婆并没有掌握任何科学依据,但她坚定地认为,要生孩子的人,吃得越好,准能生下个大胖小子。

  早餐过后,婆婆便会“命令”陈洁:“收拾的事不用管,去床上躺着。”

  其实在陈洁心里,对于怀孕的事比婆婆还上心,怀孕后请假在家专心休养也是她先提出来的。婆婆管这叫“安胎”,她自己听到的专业名词则是“产前保奖。怀孕后,陈洁不仅在饮食上格外注意,还专门报了一个孕妇瑜伽班。一方面是塑身型,另一方面是她听说这样能增加顺产几率和促进胎儿的成长。

  孕妇瑜伽班每天下午上课。每次看到儿子送陈洁去上课的车走了,婆婆才能暂时歇下喘口气。

  “一孕即假”之风越演越烈

  陈洁之所以对“产前保健”如此重视,与当前的环境无疑密切相关。而“产前保健”之所以像发烧一样温度越来越高,则得益于准妈妈们的口口相传。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主任肖虹每天都在接待那些忧心忡忡的准妈妈。来检查的孕妇,10个里至少有5个会向她咨询,“在家静养安胎要做些什么”。不少人则想请她帮忙开病假证明向单位请假。对于这些着急的准妈妈,肖虹只能尽力用专业知识开导她们,不用太过担心,按正常生理周期来就好。

  在该院产检科所做的一份问卷调查中,80%的孕妇表示对怀孕期间的各项事宜会特别注意。一半以上的打算在产前至少一个月请假待产;30%的准妈妈则在查出怀孕后就已停止上班,在家静养。

  这个调查数据同二三十年前的情况相比,差距之大不是一点两点。

  昆明仁爱医院业务院长范亚勤做了一个对比:一二十年前,孕妇们很少会想到请假保胎。并不是那时候人们身体素质比现在好、生孩子容易,而是那时候的人认为吃得下、睡得着就好。现在保健意识提高了,孕期的保健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张女士守在昆医附一院待产室外已经整整32小时了。女儿头天被推进去待产到现在仍不见任何动静,待产室里孕妇们哼成一片的喊痛声让她心慌不已。这跟她39年前生女儿时的状况迥异。

  张女士退休前在政府机关上班,她记得很清楚,生女儿当天,直到羊水破了,她才急匆匆给丈夫挂了个电话,让他骑着自行车将自己从单位接到医院去生孩子。人才刚被推进产房,孩子就探出了半个身子。

  这是当年让她非常自豪的事。从怀孕到生产,她没请过一天假,被单位评为了当年的“模范标兵”。

  张女士说,现在想想,那时候一个单位上班的女同事,也基本没人怀孕就请假的。怀了孕该上班还是上班,回家洗衣、做饭照样来,“不做不行啊,一家子人等着你伺候呢”。让张女士特别佩服的是在同一个机关大院上班的女伴,“在产房里,医生在下边给她接生,她在上边看文件”。

  尽管自己从没有安过胎,可是张女士也特别能理解产前5个月就在家休息的女儿——39岁的高龄产妇,还是名女公交车司机,这两样都已让全家人在这10个月里担足了心。

  生活环境污染、生育年龄偏大、生活作息不规律等因素成为准妈妈请假安胎的主要原因。

  广告公司员工小潘,上一次怀孕三个月时流产了。她一直耿耿于怀,认为流产原因是前一天她在公司的大型复印机旁复印了一整天的资料,而复印机有辐射。

  作为逐渐增加的“保胎大军”中的一员,小潘身边不乏同样状况的朋友。刚检查出怀孕时,小潘还在踌躇到底要不要请那么长的假期休息。谁知一打听,单位的不少同事在怀孕后都立刻请了假。和她邻桌而坐的同事小王,才怀孕28天就没来上班了。这么一对比,小潘突然觉得自己“重视得比别人晚了”。

  用工单位的烦恼

  请假在家安胎,陈洁觉得少了很多后顾之忧。老公是一家小公司的经理,薪水不算非常高,却完全可以保证她不上班也不用担心。美中不足的只是,每天闲在家中,家人什么也不让她干,时常感到无聊。更让她烦恼的是,单位的人事领导总打电话来给她做思想工作,“如果身体没有什么问题还是回单位上班吧”。

  陈洁觉得委屈,自己还有4个月就要生产了,却还要挺着个大肚子去上班,“出了事谁来负责?”

  陈洁单位的人事领导同样觉得烦恼。从两三年前开始,单位就掀起了一股“请假保胎”风。一开始是一两个人,结果你看我,我学你,怀孕的员工都一起“娇气”起来。今年单位的5个怀孕女性里,有3个已经早早地递上了请假条。这让他左右为难:只要准了一个人的假,第二个马上也会跟上来。

  在对云南省人才市场一次招聘会的调查中,记者听到人力资源管理者抱怨最多的一句话便是“80后太娇贵”。这种看法似乎有些以偏概全,但也折射出现今越来越多的年轻女性在怀孕后选择请长假或者辞职休息给所在单位带来的困扰。

  德圣集团云南分公司的员工基本为女性,公司招聘主管周女士说,公司员工基本为不到20岁或刚刚20岁出头的女性。而适婚年龄的女性来应聘常常会让公司为难,因为担心对方一旦结婚、生子后,就更难兼顾好这份奔波的工作。

  周女士的担心反映了现在用工单位的心态。

  昆明一家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人事部门的工作人员就坦言:碰到一怀孕就请假的情况,会对公司的利益产生消极影响,一般公司不会同意办理带薪请假。公司认为男性员工会让公司省心些。

  另一家公司的人力资源主管张经理更是直言:“这种风气形成了,以后哪家企业还敢多招女员工吗?”

  女性用工偏见一直是争议性话题。事实是,不少用人单位都表示希望能招到女员工,在工作中可以更好地发挥女性优势,但下意识里又对聘用女员工心存疑虑。

  毕竟摆在眼前的经济账是实打实的:国家法定的15天产前假工资要按原薪资80%发放,其余假期以“病假”计算。一般用人单位内部都会这样规定,病假期间的绩效虽然降低甚至为零,但底薪照常发放。

  新闻延展

  产假制度该改革了吗?

  早在1988年,国务院就在《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中给予了女职工“产假90天,其中产前假15天”的特别待遇。2012年4月28日国务院新颁布的《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七条中,将女职工生育享受的产假由原来的90天延长为98天。这也是我国在经济发展加快,生活条件变好的实际下做出的法律法规可行性改善。新规中总的产假天数有所增加,但产前假规定仍为15天。

  范亚勤回忆,30年前的人们,极个别的孕妇顶多请五六天的产前假。现在进行产前保健的人多了,一方面证明社会进步后,自我重视的程度提高了,另一方面也对现行产假制度构成了挑战。

  云南凌云律师事务所的孙文杰律师同样注意到:现今社会,因家庭压力、工作压力等因素影响,晚婚晚育的现象已经十分普遍,优生优育愈发受到重视。一怀孕就不管三七二十一请假安胎的情况不在少数。现行法律规定的产前15天的假期规定,已无法满足大多数孕妇对保护胎儿的心理需求。

  “法律都有滞后性,它的发展也应当顺应时代的潮流,充分尊重民生问题,加强人文关怀。相信随着社会进步,在不久的将来,对于产前假期的问题,法律会有更加人性化的规定。”孙文杰说。

  就这一现象,云南大学退休教授石鹏飞指出,“富贵”之后的心态变化是助长孕妇安胎风气愈演愈烈的直接原因。安胎风气的蔓延与部分中国人对于奢侈品的追求有着相似的原因。“一个中国女人愿意花几万块钱买一个皮包,她也就愿意在怀孕之后辞职并投入大量财力、精力来安胎。”

  石鹏飞认为,安胎风气的蔓延是对生活水平提高这一社会现象的反映。但随着安胎风气的日益盛行,必然会引起各个用工单位对于适龄已婚女性,甚至是对于女性用工的戒备。这种戒备如果深化或者扩大成为一个社会共识的话,可能会使得社会对女性员工产生歧视,最终不利于女性社会地位的稳固。

本文标题:一孕即假之风愈演愈烈 产假制度该改革了吗?

地址:http://www.08765.net/yunyu/home/48401.html

联系编辑: 雯雯    邮箱: wszsl321@126.com    QQ: 84029846   客服   友链: 84029846   友情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