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药企“涉染”始末:12家药企涉案被查
2012-10-30 00:45:20 来源:
“12家涉案企业的相关涉嫌违法行为还在调查之中,这些企业目前还在停产。”10月16日,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称“安徽药监局”)副局长宣庆生回应《中国经济周刊》的采访。
9月8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称“国家药监局”)发布公告称,近期安徽药监局查获一批违法染色增重的中药饮片生产企业,责令严重违规的8家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停产整顿,收回6家企业的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证书,对12家企业进行立案调查。亳州市经过GMP认证的中药饮片生产公司达到58家,所有涉案企业占亳州中药饮片生产企业的20%以上。
上游难监管
“9月8日被曝光的12家企业,他们的不合格产品均出现在源头上。”曝光后第12天,宣庆生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强调。
此次涉案的“染色”主要指金胺O染色,金胺O又名碱性嫩黄,属于接触性致癌物,对皮肤黏膜有轻度刺激,可引起结膜炎、皮炎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长期过量食用,将对人体肾脏、肝脏造成损害。在国外早已列为禁用染料,国家卫生部在2008年将其列为非食用物质。增重主要是用铝盐和镁盐增加重量,即使有的掺入物质对人体无害,也会影响药性。
“不管对人体有无伤害,只要改变它原来的性质,都是违法的。”中国药科大学教授杨中林说。
安徽中正中药材饮片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负责人周雷斌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很多农民和收购中介为自身利益在原材料上做手脚。“一是‘问题中药材’市场需求大,有些人觉得不上色的中药材不好看,就买有问题的原料,既利于储存又美观...
本文标题:亳州药企“涉染”始末:12家药企涉案被查
地址:http://www.08765.net/yunyu/home/48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