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得千金的杜宝栓(化名),为了能够更好地照顾妻女,与一家政公司签订了“月嫂”服务合同,以5200元的薪酬雇用了月嫂。可因为种种原因,前后不到20天时间,他家就不得不更换了3个月嫂。这让杜宝栓挺郁闷。
众所周知,乌鲁木齐月嫂需求量大、薪酬高,但为何市民难以请到称心的月嫂呢?9月18日至23日,记者进行了走访调查。
8月20日,年过四十的杜宝栓喜得千金,他8月19日就与舒馨家政公司签订了“月嫂”服务合同,以5200元的薪酬雇用了月嫂范敏(化名)。杜宝栓说,他家在陕西农村,夫妻俩在乌市经营一家干洗店。范敏到岗后,刚满一周就提出要回家,他只能在家政公司的协调下更换了月嫂。前后不到20天时间,他换了3个月嫂,第三个月嫂也在与他们产生意见分歧后离岗,最后他只得到了家政公司退还剩余款项的承诺。
“我们高价请月嫂,是希望得到最好的专业护理,我觉得被忽悠了。”杜宝栓的妻子说,她对月嫂的含金量有疑问,“我以为月嫂应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有爱心、负责任,但实际上并非如此,这三个月嫂不是不够勤快,就是缺乏专业知识”。
雇主对月嫂有不满,而月嫂也觉得,有些雇主的有些要求不合理。
50岁的叶凤(化名)当月嫂4年了,工作期间多次得到雇主好评,但今年8月份,她却被雇主打了。叶凤说,8月14日,她开始在一个新雇主家服务,并得到了产妇好评,但她认为,产妇的丈夫王志(化名)在言语间歧视她,“他说我不配跟他说话。”叶凤说,王志要求她每次给宝宝喂水必须先告诉他,“如果小孩夜里要喝水,我也要叫他起来么?”叶凤说,仅这一要求就让她感到有些为难。
之后,叶凤曾要求与王志家终止合作并要求结算工资,但王志对其进行了殴打。
“花6000元钱雇了她,对她的服务总体上满意,但细节上疑问很多。”王志的妻子、37岁的产妇杨晗(化名)说,她总觉得叶凤自作主张,“比如医生说我产后不能喝萝卜汤,可她按经验给我炖了萝卜汤”。
9月18日至23日,记者在乌市妇幼保健院对近50名孕妇做了请月嫂意向调查,发现四成以上的孕妇有请月嫂的意向,显示月嫂有较高的需求度。这些孕妇大多是父母不在身边的产妇或者是高龄产妇。
除了需求较大外,记者走访了乌市十余家月嫂公司后发现,月嫂薪酬较高。月嫂一般工作26天,薪酬最低的4000元,最高的近9000元,并且按经验分等级计算,一般以500元分一个等级。
采访中记者还发现,虽然需求量大、薪酬高,但许多月嫂公司却停办了月嫂业务。据乌市母婴护理行业协会资料显示,协会2011年10月18日成立时登记在册的会员单位有32家,今年却减少到23家。
对此,乌市金保姆家政公司负责人彭荣说,“这是因为月嫂服务纠纷太多”。从去年年底他们就已经不再接月嫂服务业务了。因为月嫂薪酬高,雇主对于月嫂的要求也高,有时甚至过于严苛,常接到月嫂的反映,说她们得不到应有的尊重,许多月嫂都辞职改行了。
新疆顺心家政的负责人王洁也说,因为“纠纷太多”,公司年前就取消了月嫂服务业务。
那么月嫂的服务内容包括哪些呢?乌市母婴护理行业协会秘书长钟启全说,月嫂的服务主要包括对新生儿的常规护理(如洗澡、喂奶、换尿布、抚触等)、常见疾病护理(如溢奶、黄疸、拉肚子等)、意外护理(如烫伤、预防蚊虫叮咬等)三个方面内容;对产妇的护理包括擦洗澡、产后恢复等内容。除此以外,有些月嫂会有其他一些针对产妇及新生儿的附加服务,如月子餐等。
钟启全分析月嫂市场纠纷较多的原因时说:“主要是雇主与月嫂间没有达成共识,其次目前市场上月嫂的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存在鱼目混珠的情况。”钟启全说,一方面雇主花了高价聘请月嫂,因此对月嫂的期望难免会高,甚至有些雇主并不知道月嫂是做什么的,把她们当保姆使唤,最后造成双方的误解;另一方面月嫂市场因薪酬较高,且相关机构成立时间不长,没有形成全面的管理规范等原因,许多人在没有通过任何专业培训的情况下鱼目混珠。
记者从走访的十余家月嫂公司了解到,一般对月嫂的入职门槛条件为: 50岁以下、女性、学历不限、带过小孩、从事过保姆工作者优先。月嫂们在中介机构登记后,公司将会组织准月嫂进行15天左右的母婴护理培训,“发证”上岗。各公司所颁发的证书也五花八门:有颁发育婴师资格证书的;也有像舒馨家政公司颁发公司认可的“上岗证”。
“目前,乌市持双证的正规月嫂只有213名。”钟启全说,严格意义上来说,乌市的月嫂上岗必须持有中国职业教育资格认证指导中心颁发的育婴师资格证书和乌市母婴护理中心颁发的上岗证。
“月嫂是新兴行业,在1995年以产后护理公司的形式从台湾引进,而新疆到2002年才引进第一家月嫂公司。协会自去年成立后,一直致力于引导家政企业向职业化道路发展,目前协会登记在册从业人员3000余人,其中有600余人参加了协会开办的培训。总体上来说,乌市的月嫂质量良莠不齐,客户投诉很多,亟待规范。”钟启全说。
钟启全说,要解决目前月嫂市场乱象局面,首先需要吸引更多人进入月嫂行业。其次,月嫂的培训机构要形成规模和专业化,并且在培训时专门加入人际关系处理课程,让月嫂更好地和“80后”及其父母进行沟通;再者,这个行业流动性较强,在月嫂队伍的管理、建设上应该建立更加成熟的人员出入机制;建立培训上岗、推荐就业、回访监控、后续培训的用人机制,防止月嫂流动过快以及劳动素质参差不齐,同时为从业人员购买社会养老保险,吸引素质较高的年轻人,提高行业水准。
地址:http://www.08765.net/yunyu/home/376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