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育之家_孕育妈妈最喜爱的网站
按历程查看->
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中国妈妈网 > 推荐阅读 > 正文
网论:光明乳业屡现问题应主动要求更多抽查
2012-09-29 15:34:02 来源:

  18日晚,上海市工商局在官方上发布消息称,已通知各大超市卖场对光明乳业“小小光明宝宝奶酪”下架。该食品此前被发现含有婴幼儿食品中禁放的乳矿物盐。这已经是近4月来光明乳业发生的第五起食品安全公众事件。

  自三聚氰胺事件后,光明乳业好不容易从低谷逐渐恢复元气,有了一定程度的市场发展,本应吸取以往国内乳企忽视食品安全的惨痛教训,然而从近日其高管的一些言行看,其更多显露出的却是对现有安全检查次数多的不耐烦,似乎光明已经完全不需要更多外部监管,自己就能把乳品安全抓好了。

  可惜,事实证明并非如此,这家企业离让老百姓放心喝奶的起码要求还很远。希望光明的高管层在事实面前放弃虚幻的成就感,主动打开厂门,欢迎政府、媒体、消费者的检查,以最大诚意挽回消费者的信心,千万别把这个近60年辛苦培养起来的上海老牌子断送在自己手上。

  据媒体披露,8月25日,在乳制品工业协会年会上,当有专家指出“乳品质量和安全水平与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时,光明乳业总裁郭本恒却表示,“现在国家对乳制品的抽查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今年上半年已经抽查了2600多次,这么抽查会抽死人啊!”

  但就是在这次会议的前一个月,正是广州工商局的例行抽查,发现了部分光明奶油和50%减脂芝士片菌落总数超标这一食品安全隐患。而光明在此后的公开道歉信中也承认,需要“立即普查公司全国运输环节,并进一步完善过程监管的相应制度和流程,避免存在漏洞及盲区导致事故再次发生。”可见频繁的常态监管不但对消费者很重要,对企业改进自身管理同样很有用。

  遗憾的倒是光明在道歉之后,自补漏洞的速度看来还是慢了一拍。9月8日上市的光明220毫升小口瓶鲜奶在冷链储运过程中又出现了安全问题,近千上海市民收到、喝下的是早已酸败的“鲜奶”。从这个案例看,职能部门不仅需要对乳企加强常规出厂监管、市场监管,还要进一步加大对直供冷链乳品的抽检力度,以免这部分消费者的食品安全又被大乳企“忘了”。

  当然,频繁抽检确实会增加企业一定的成本。乳业专家也算过,一家年销售规模上亿元的乳企,每年检测费用就要近200万元。但既然光明等大乳企可以承受高管百万年薪,承受这点检测费用自然不在话下。倒是检测次数频繁了,企业高管们挨媒体骂,挨上级骂的概率大大提高,自己的高薪岗位就容易坐不牢。比如6月25日乳品二厂生产的950ml光明“优倍”渗入清洗剂成分事件曝光后,涉事厂长就被免职。不过,一次又一次的乳品安全事件告诉公众,现在远没到可以放松乳业监管的时候,希望乳业高管们也不要把坐牢位子的希望寄托在政府放松检查上,还是老老实实按自己在道歉信里的方针办:“恳请消费者朋友、媒体朋友、政府及监管部门、社会各界继续进行严格监督”。

本文标题:网论:光明乳业屡现问题应主动要求更多抽查

地址:http://www.08765.net/yunyu/home/37133.html

联系编辑: 雯雯    邮箱: wszsl321@126.com    QQ: 84029846   客服   友链: 84029846   友情连接